产业赋能 拓宽共富路

李潇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夯实组织基础、汇聚产业动能、激发共富活力,党群共同绘制出一幅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蓝图。

组织共建 凝聚党建引领力量

沾化区加强党组织建设,结合沾化区冬枣产业特点,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组织链条,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融合互促。

建立产业党建联合体。成立冬枣产业共富党委,将冬枣产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产业大户中的党员聚集起来,确保产业发展最优化;引导地域相近、产业相近、人文相通的村党组织联建,统筹资源建设包含日常管理、党群服务、矛盾调解、产业发展、财务管理5个活动区域组成的跨村联建片区服务中心。

建立运行机制。完善党建联合体重点工作运行机制,编制跨村联建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建立每周碰头会、月度专题会、党群议事会、联动攻坚会等工作机制,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兴、人才联育、治理联动,推动村党组织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抓好队伍建设措施。实施“头雁储育”工程,建立健全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人选、后备力量培育重点关注两个台账;畅通培训强基、青蓝帮带、拓岗赋能三个培养渠道;制定完善设岗定责、评价考核、动态管理及长效扶持四项跟踪管理机制。开展“励雁行动”,在乡镇(街道)组建具有培育网络主播、快递物流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功能的育新党支部,吸纳和培育乡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才、本土大学毕业生、网络带货主播、快递物流从业者等群体,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标准建立后备力量档案信息库,对接产业发展、社企生产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需求。

产业联合 汇聚集群联动动能

沾化区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三链协同”发展思路,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要素相聚、资源相补”原则,推动村村之间、村企之间相互协同、集群联动。

推进“四个先行”。推行资源先行整合、品种先行试种、管理先行探索、销售先行对接“四个先行”,立足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做精做大冬枣特色产业,实现镇域内村村之间、村企之间发展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富。

搭建“两个平台”。以沾化冬枣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主阵地,利用产业园区冷链仓储区和快递集散区优势资源,升级改造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直播电商基地;分析国省道干线、冬枣种植集中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电商集中区等要素,甄选16个重点村,搭建“枣到家”快递服务站、46个临时揽收点,实现冬枣线上线下销售寄递“一站式”服务。

做优“三项服务”。打造“枣邮鲜丰·通达万家”红色速递惠农服务站,通过“村入股、企运转”模式,实现跨村联建与强村共富有效结合;成立枣源农业发展公司,坚持“一手抓资源、一手抓快递”;推进国有企业与合作社和快递公司签订产销合作协议,落实“订单农业”,实现“未产先销”。抓住消费帮扶助农关键点,践行“销售先行对接”模式,打通农资销售、冬枣种植、食品加工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组建6支冬枣经纪人队伍,打通京、津、沪、浙等地区销售渠道,招引国外10余家企业洽谈合作,带动销售3.2亿斤。

示范升级 激活党群共富活力

沾化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以销促产、以销提质、以销聚才的发展思路,以组织链串起产业链,打造农产品、电商、物流产销新模式,推动多村跨镇联合发展。

发挥共富党委引领作用。建好党群共富责任区,沾化区以农村网格(村民小组)为单位,由3~5名党员致富骨干结对带领身边群众共同开展生产经营,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利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配套相应运营和分配机制,带领党员群众、村内企业、家庭农场等共同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和群众资产双增收。

打造“一站式”冬枣产销链条。通过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四端发力”,打造农产品产销链,助力农产品增产增收。在种植端,打破地域限制,整合零散资源,推动全区冬枣产业集聚发展。在加工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共享加工设备资源,统一包装设计。在流通端,依托物流企业资源,充分发挥及时上门取件、发货价格最低、就近仓储服务等优势特点,降低产品流通成本。在销售端,通过打造共享直播平台、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建立高效运营机制和实现产销良性循环,助力农产品销售增长和市场扩张,让直播变成“新农活”,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培养一批产业能人。深入推进“红领引航·E产兴‘枣’”九大行动,动员一批在外能人“归雁回巢”,带头成立冬枣专业合作社,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企业+基地”等模式,为发展注入新活力;依托沾化冬枣研究所研发平台,争取“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科研田”,组织村内种植高手、教学能手、创业先手成立“红旗乡村能人队”,开展“名师带高徒”培育计划,将种枣群众培养成经济能人、经济能人反哺种枣大户;开展电商人才孵化行动,以“理论+实战”的方式,让更多通过培训的“新农人”走进直播间,以接地气的语言、专业的技能讲好家乡农产品故事,成为家乡特色农产品形象代言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