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鼓舞青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承诺

“你们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边疆地区教书育人,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身也得到历练和成长。”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如火炬般照亮了广大青年志愿者的奋斗之路,在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及全国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以青春之名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成为新时代青年最坚定的誓言与行动。

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是一支洋溢着活力与担当的年轻队伍,23名“90后”年轻人怀揣着热忱,毅然奔赴祖国西部边疆。他们以知识为桨、爱心为帆,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强劲动能。曾在全市垫底的谢依特小学,在志愿者们精心备课、创新教学下,如今,学校班级优秀率从曾经的零提升至50%、及格率达到96%,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率已达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是我们西部计划志愿者永不褪变的青春底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张培博说。作为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初中的一名西部计划支教志愿者,他将三尺讲台视作奉献的沃土。“很荣幸能将青春融入乡村教育的伟大事业,乡村中学的粉笔声和琅琅读书声绘出我生命的坐标,当知识的火花在学生眼中闪烁,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愿用汗水浇灌乡村教育的希望之花,用实际行动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张培博表示。

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新区,外卖骑手兼社区网格信息员郑江坤,虽无粉笔书春秋的讲台,却有方寸保温箱里的担当。送餐路上,他会将文明城市建设的宣传资料随餐递送给市民,让文明理念在城市传播。发现道路设施损坏、消防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他会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部门。“每一次为独居老人代买药品、配送爱心餐,都让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值得。西部教师用知识照亮边疆孩子未来,我就用速度传递城市烟火温情。”郑江坤的话语里,满是对志愿服务的热爱。

黑龙江省鸡西市青年志愿者张慧慧也谈到,总书记的回信让她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目前,鸡西市已有22支青年志愿者队伍、10万余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乡村振兴、卫生健康、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张慧慧表示,未来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在志愿服务中发光发热,为家乡和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也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这一期望,在众多青年志愿者心中激起层层波澜。

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第二十届队员李佳蓉对此感触颇深。今年7月,她所在的团队即将结束在贵州华农大石希望小学一年的支教生活。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希望他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此次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再次让李佳蓉深受鼓舞。她感慨地说:“将来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我都会始终关心和热爱贵州这片土地,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祖国西部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05年,为传承“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支教火把,华中农业大学成立“本禹志愿服务队”并组建研究生支教团赴困难地区支教。20年来,已有200余名志愿者学子先后加入。在他们的带动下,湖北省已累计培育451支省级本禹志愿服务队,服务内容涵盖关爱留守儿童、助老助残、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带动全省600余万名青年加入志愿者行列,凝聚起一股强大的青春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也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安徽省淮南市检察院“蓝·天使”未成年人保护志愿者杨青青的心。她同时担任田家庵区安成镇沿淮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这两个身份让她对志愿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依托“蓝·天使”志愿服务队,杨青青利用驻村锻炼的机会,积极开展乡村法治夏令营,让法治种子在600余名留守儿童心里生根发芽;组建“淮小童”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带领孩子们参与志愿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建设“淮大姐”手工作坊,联合志愿者开展技能培训,带动10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杨青青说:“我将继续发挥‘蓝·天使’志愿服务队平台优势,推动更多社会资源下沉基层,以实际行动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本报记者 范晓翌)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