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硬核”队伍,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工作实践)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全国社会工作部长会议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锻炼和激励约束、管理考核,持续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选育管用”工作做深做细、走深走实。

坚持党建引领

着力激发内生动力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区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由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协调机制全体(扩大)会议,研究解决海沧区有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相关问题。区委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题调研,找准问题、细化举措,并成立工作专班,强化日常调度。健全培训机制。制定《海沧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施意见(2023-2027年)》、《海沧区村(社区)“两委”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海沧区村(社区)干部赋能提质工程实施方案》等基层干部队伍培育培训机制,确保村(社区)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短板弱项有效补齐,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凝聚多方合力。制定《海沧区“近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指引》,以嵩屿街道海林社区等为试点,着力优化提升“大党委”机制,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多方共治机制。推动“一核多方”的党群服务阵地功能体系打造,统筹谋划并推动打造渐美村、海虹社区、兴祥社区等一批社区党建品牌。

深化赋能提质

着力提高履职能力

健全分层培训机制。建立“区级抓主干,街道抓‘两委’,社区抓专职”的三级分层式培训机制,积极开展“社会工作学堂”和“社区治理先锋领跑”行动,举办三期“书记沙龙”活动,组织“书记领跑”项目评选竞赛,全面提升村(社区)带头人综合素质水平。开展“聚能·聚变·聚未来”社区治理资源整合等街道级培训活动,建立贞庵村民宿协会、“新垵夜校”党支部,搭建“锦邻议事会”等平台。实施人才培育储备。开展“社区工作者启航工程”,先后组织2批次12名社区“两委”成员赴临区先进社区跟班学习;实施村(社区)“两委”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全面掌握村(社区)基本情况、“两委”班子现状及优秀后备力量储备等情况。强化专业能力提升。构建“职级”并行的“4岗18级”社区工作者职业晋升和薪酬体系,引导并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和评审,根据取得证书情况分别给予职业津贴。目前,全区已有持证社工801人,在社区工作者中占比达55.3%。

夯实队伍根基

着力优化队伍力量

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组织开展新社区“两委”成员选举以及部分职数空缺村(社区)“两委”补选工作,组织17个联审部门开展12批次的“两委”候选人初步人选资格联审,通过依法选举共产生17个村(社区)64名“两委”。严格规范人员借调。先后两轮全面梳理、退返、规范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和街道向村(社区)借调的社区工作者,切实防止村(社区)“一边外借一边缺人需增”的情况出现。健全基层减负工作机制。出台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准入机制、规范村级组织机制牌子挂设等多份政策性文件,形成上下衔接、系统配套的基层减负工作机制,切实从源头减负,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精力回归主责主业、服务群众。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