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海之滨的舟山群岛,一场以数据驱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为全面盘点盘活社会工作系统“家底”,浙江省舟山市委社会工作部近日组织开展全市社会工作基本情况统计,为进一步探索建立部门统计年报制度,加快构建舟山社会工作数据基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现基本情况“一套表”
在舟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数字化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跳动着全市社会工作数据的实时脉络。“我们就像在搭建社会治理的‘数字基因图谱’。”舟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套创新设计的《社会工作基本情况数据统计表》,根据社会工作条线业务性质分为5大类11张报表,设定一级名录47项、二级名录93项、三级名录95项、四级名录22项、五级名录6项。统计内容包括全市社会工作部门服务对象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以及重点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等数据要素,全量推进社会工作数据资源进账入表,为全市各级社会工作部门开展工作、制定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确保数据信息“一个数”
在普陀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小张正通过“智慧社工”平台处理数据:“现在每个社区服务项目都能生成专属数据标签,比如‘银龄食堂’项目会自动关联就餐人次、食材采购、志愿者服务时长等指标。”这个创新管理模式,使全市社会工作数据从“碎片化”走向“全景式”呈现。
在探索建立部门统计年报制度上,舟山市坚持把数据唯一性作为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着力破解各地对指标口径不统一的难题,系统梳理社会工作各领域工作术语规范、业务定义、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逻辑,初步建立了统计指标解释体系。解释体系分两大类,对18条相关术语规范和业务定义作出释义,对27项关联数据建立了逻辑处理关系。同时,按照管理权限和随报随审原则,各县(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和市委社会工作部业务处室逐一审核,全程加强数据溯源,确保数出有据、逻辑一致,在底子清、情况明的同时做到数据准。
织密工作责任“一张网”
在嵊泗县枸杞乡,专业社工小陈通过移动端实时更新海岛养老数据:“现在录入老人用药需求,系统会自动关联医疗资源库,生成最优配送方案。”这种“三级责任网格”工作机制,使市级统筹、县区闭环、基层实时更新形成有效闭环。
按照“统一组织、市县联动、分级负责、合作共享”的原则,全市社会工作基本情况统计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统一组织发动。各县(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按照实际管辖职责,形成“分管领导牵头、综合科室协调、专人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分区块负责统计报表的下发、填报和审核。市委社会工作部政策研究室牵头负责数据汇总,各处室按业务条线分别做好指标解释以及数据核对。同时,每年汇编形成《全市社会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汇总》报告,印发部机关和各县(区)社会工作部门参阅,进一步提高数据资源的转化率。
在这场数字化改革浪潮中,舟山正以数据为笔,勾勒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图景。正如舟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所说:“当每一个数据都成为可追溯、可验证的治理要素,我们就能构建起基础扎实且高效的社会治理新体系。”这座东海群岛城市的探索,正在为全国社会治理数字化改革提供鲜活的探索实践。
(本报记者 杨炳珑 通讯员 周继祥)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