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茶都”的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志愿服务事业正如当地茶香一般,芬芳四溢,沁人心脾。“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成为茶乡安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深入人心的风尚。
机制创新聚合力
今年,安溪县委社会工作部精心实施“志愿先锋计划”,积极探寻契合本地实际的志愿服务发展路径。一方面,组织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志愿者预招募机制和志愿服务“人才库”,重点面向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以及教师、医生、律师等专业群体,成功招募志愿者8400余人。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动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组建“先‘蜂’志愿服务队”等7支志愿服务队伍。
安溪县还注重加强志愿者骨干队伍建设。从各志愿服务组织中挑选出500名热心公益事业、为人正派且具有一定威信力的志愿者,将他们培养为志愿者骨干。通过开展志愿者赋能培训、组织实践活动以及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志愿者骨干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为安溪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项目深耕暖民心
“这一杯茶,解了我奔波的口渴;这一小时,暖了我孤独的心。”在安溪县参内镇湾美小区举办的“一杯茶·一小时”志愿服务活动现场,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活动带来的温暖与喜悦。这温馨的一幕,正是安溪县众多志愿服务项目落地开花的生动写照。
安溪县委社会工作部以项目化形式,积极推动志愿服务从单一“活动”向系统“项目”转型升级。
“15分钟微宣讲,传党音润民心”志愿服务项目巧妙采用“普通话+闽南语”的语言搭配,融合“讲理论+讲经验”的内容形式,将宣讲过程精心分类细化,打造出“拉家常+聊政策+送技术+结对子”的四位一体模式。近30万名群众从中受益,党的声音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百姓心田。运行五年有余的“茗茗学堂”,是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二课堂”、寒暑假的好去处。在这里,丰富多样的公益课程精彩纷呈——作业辅导助力孩子学业进步,创意绘画激发孩子们的艺术灵感,手工DIY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收获成长。此外,去年启动的安溪电商协会志愿服务项目,以“让小区闲人变电商达人”为目标,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该项目累计开展了5期免费电商运营培训,吸引250名“宝妈”参与其中,帮助她们掌握电商技能,实现自我价值。
“这些风格各异的志愿服务项目,或许只是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实事,但在无形中拉近了党群距离,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安溪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融合试点开新局
今年3月,安溪县举办2025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暨专业社工服务专题宣传活动,这一举措正式拉开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的序幕。
安溪县充分依托“730”议事厅平台,试点引导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深度融入社区治理。精心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案例分享、沙龙对话等活动,特别邀请中高级专业社工和骨干志愿者为大家传授个案、小组工作技巧;同时,一线社工和志愿者分享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宝贵经验。大力推广“1名专业社工带动5名志愿者骨干,1名志愿者骨干带动20名志愿者”的联动服务模式,为解决各类社会问题提供强大动力。此外,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公益协会等积极认领并组织实施“银龄乐享”、“童心护航”、“无障同行”等项目,切实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
安溪县还积极统筹社会工作服务站(所)和志愿服务驿站等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阵地。积极发动590余名志愿者参加2025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丰富志愿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安溪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安溪县将推出县级志愿服务品牌“刺桐有爱·溪愿有你”,同步启动全域志愿服务共同体建设。构建“1+N”志愿服务联盟,积极打造以“春福、夏凉、秋助、冬暖”为主题的“四季不打烊”特色志愿服务模式,全力推进志愿服务朝着项目化、规范化、品牌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于佳 通讯员 章兴南)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