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头雁” 做好服务 “六个一”锻造过硬社区工作者带头人队伍

围绕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打造政治和业务素质全面过硬的社区带头人队伍,北京市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持续深耕“头雁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启动“共朝美好 群雁齐飞”项目,这是在书记工作室建设1.0、“雁阵计划”2.0基础上迭代升级的3.0版本,全方位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社区“两委”换届奠定坚实基础。

聚资源、解难题 书记工作室建设规范推进

“社区这几年的变化,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去年社区做了停车改造,新增了203个车位,下班再也不用转圈找车位了,这都离不开社区党委书记的付出。”提到社区最近的变化,北京市朝阳区垡头街道双合家园社区的居民深有感触。

双合家园社区是大型保障房小区,曾面临社区融合度低、居民归属感低且自治参与率低等问题。“虽然居民的需求多元,但70%以上的问题都与物业服务企业相关,社区党委秉承‘我们是一家人’理念,以‘融合为民’书记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引领物业服务企业作为融入基层治理的先行者。”社区党委书记郑树丽介绍,在社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上,先后输送了22名正、副职,名副其实地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成功解决了居民的部分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辖区接诉即办事件数量降低50%。

从2018年起,朝阳区着手探索社区书记工作室建设,从最初的4个示范中心到2020年底街乡实现全覆盖,现已建成市级书记工作室24个、区级书记工作室20个,数量居全市首位,累计培养社区正职120余名,2747人次参与带教培养,编制社区书记工作室建设导则,有效提升书记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水平。

搭平台、促交流 全区“头雁”共话治理

2025年3月,在团结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来自麦子店、常营、东风和平房等街乡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动骑手融入基层治理”这一主题开展了今年第一季度的“书记沙龙”,通过案例研讨、场景模拟等方式,深度解码“团结湖模式”,学习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会后书记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像这样的“书记沙龙”朝阳区每个季度都在举行,已成为全区基层治理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截至目前已开展了百余场。朝阳区于2021年成立社区书记工作室联盟,构建“治理类型+地域融合”双维度矩阵,将44个书记工作室负责人科学划分为7个跨街乡协作组,促进老旧小区与商品房社区经验互鉴、城乡接合部社区协同共治,实现治理场景精准匹配与资源高效配置。每季度由轮值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围绕基层治理中的重点难点,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接诉即办降量提质、志愿者发动、电动自行车停放等,选定主题开展一次沙龙活动,书记们在一起头脑风暴,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探索寻找治理更优解。

找共性、破难题 创新开展场景治理

“为做好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社区党委充分发挥书记工作室的作用,总结运用了‘沉浸式工作法’,广泛凝聚和发动社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力量,旧改一期实现了100天内5个地块‘场清地净’的好成绩,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旧改中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酒仙桥街道红霞路社区党委书记刘梦球介绍,“如果我们对这些经验做系统的梳理和提炼,对兄弟社区可能有借鉴作用”。

来广营地区清苑路第三社区是一个以高学历、高收入、高层次居民为主的社区,存在中青年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意愿较低的问题,如何精准对接中青年需求,创新动员方式,提升社区凝聚力是社区党委书记彭利萍一直思考的问题,“中青年的社会动员一直是困扰基层的一个问题,我们本着以中青年群体需求为导向、创新线上线下活动形式、整合商户及社会组织资源的初心,逐步建立‘居民主导+社区支持’共治模式,努力提升参与率”。

为提升社区带头人队伍的整体水平,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制定了“共朝美好 群雁齐飞”的“六个一”工作方案,即办好一个书记论坛、制定一组培育方案、开展一轮场景治理、编制一套培训课件、培养一批善治书记、建立一项保障机制。针对基层治理中物业管理、老旧小区改造、停车充电等高频诉求、共性难题,创新启动场景治理。酒仙桥街道红霞路社区、来广营地区清苑路第三社区先行先试认领了《旧改中的群众工作》《动员中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两个场景,通过抓取相同场景中的经验,形成系统的治理方案和模板,梳理可复制的操作规程,编制可操作的场景治理指南和手册,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到一类问题转变,加速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专业能力,让居民群众的幸福可感可及。

下一步,朝阳区将组织书记工作室结对形成攻关小组,持续开展场景治理项目认领,结合研修计划和“书记沙龙”活动,推动形成“群雁齐飞”共建“五宜”朝阳的生动局面。

(北京市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