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聚合力 寻求基层治理最优解

李鹤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山东省日照市坚持把社区作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用社区治理微改革释放出基层治理大能量。日照市申报的“提升社区居民精准化治理服务效能”主题成功入选2025年山东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工作。

以党建引领推动力量凝聚

组织从分散变融合

以社区党组织凝聚各方力量。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将驻地单位、非公有制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两新”组织党组织以及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等全部纳入社区党组织统一管理,实现社区治理党建引领、责任同担、资源同享、群策群力。

把党组织嵌入治理单元。按照“党组织建在网格上”的原则,建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链条。社区党委每月召开联席会,网格党支部每周召开现场会,楼栋党小组利用茶聊、拉呱等形式不定期召集,现场定措施、解难题,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以党建阵地激活党群服务效能。把党建阵地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着力点,建立先锋议事、创新创业、文体交流等社区党群服务场景,不断丰富党群阵地服务功能。如东港区通过在各社区组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采取“党建+人才、品牌、机制、项目、活动”等模式,开展“送先锋积分、送先锋红包、送先锋导师、送先锋培训、送先锋推介、送先锋表彰”六送活动,开展各类服务200余场次。

以方法创新推动资源凝聚

治理从单打变共治

凝聚人力资源,建强治理队伍。全面梳理、广泛引导社区“两委”成员、退休干部、人民调解员、楼栋长加入社区治理网格员队伍。整合共建单位资源,推动公安、司法等力量下沉,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培育出“阳光志愿”“港有爱”“港护航”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推出“初心水饺”“爱满夕阳”“六元理发”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建立新就业群体网格报到、沉网走访机制,2300余名新就业群体与社区建立双向联系,吸纳330余人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协助化解社区问题380余个,发挥异常情况预警、突发事件直报、社情民意传递等“移动探头”作用。依托社区设立的100余处暖蜂驿站,24小时面向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开展“关爱+”行动的同时,活跃在市区的快递员和网约配送员通过组建“义警小哥”服务队又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

链接社会资源,助力纠纷化解。聚焦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物业纠纷等难点问题,引入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五老”志愿者等人员力量组建议事协商队伍,创新建立“一杯茶调解”、“逢五会商”等议事协商品牌,实现“居民事居民议、居民事居民办”,有效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五莲县还专门成立“社区议事团”,由物业代表、业委会成员、小区能人代表、议事代表组成,群策群力、建言献策。石臼街道林海社区每月组织开展小区物业项目经理接待日活动,成立“老张有话说”矛盾调解室,累计解决居民矛盾纠纷300余件。

引入数据资源,丰富治理手段。利用日照市城乡社区智慧治理终端,打通包括政法、网信、公安、司法等部门数据,根据不同居民群体特点和治理风险,将社区居民细分为重点群体、困难群体、需求群体和普通居民四大群体,开展分类分级精准化治理服务。

以贴心服务推动人心凝聚

居民从观众变主角

聚焦民生保障,靠前服务。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民生服务场景、精准匹配居民需求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向,推动社区建设更加宜居、更有温度。如莒县在70%的社区设立社区公益基金,同时统筹多部门资源向社区倾斜,为实施“社区微业”提供政策、资金、场所等支持。东港区引进日照市萤火虫公益志愿者协会等17家社会组织和山东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在社区创办“创业菁英沙龙”“银海夜校”等特色项目,累计帮助社区110名大学生成功创业、1000余名大学生获得实习就业岗位。

聚焦便捷高效,服务下沉。完善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将便民服务点设在网格党群驿家,引入社保、医疗、户籍、金融、税务等业务办理自助终端,培育出“跑腿队”“帮帮团”等一批为民服务品牌,不断提高服务群众便捷程度。如高新区盛阳社区依托“共建单位+N家联盟单位+N项服务类型+服务N个群众”工作模式,建立“小许帮帮团”专业社工和“管得宽”楼长队伍,积极开展政策对接、惠民义诊、帮办代办、假期托管等服务等。

聚焦难事愁事,精准服务。鼓励社区立足居民需求,精准打造服务场景,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如岚山区围绕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东港区银海社区党委联合观海苑建材市场党组织,聚焦辖区内1400多家商户融资难题,与农商行联合打造“信誉联户联保贷款”,累计为475家商户低息融资4亿多元,不良贷款率始终为零,“有困难请找党支部”成为辖区商户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市场已成为“全国百强建材市场”和省、市级“文明市场”,培育出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家、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65家,年交易额达到10亿余元,安置待业人员1600余人。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日照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