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社区” 激发基层共治活力

河南省商丘市委社会工作部自成立以来,坚持构建“熟人社区”,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

健全工作机制,护航“熟人社区”建设。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完善由市委书记任总召集人、22个部门和单位协同参与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完善协调机制工作规则,建立全体会议或专题会议、工作督导、工作报告等制度。发挥协调机制作用,通过工作提醒、专项调研等方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动员部门优质资源下沉社区,扎实推进“熟人社区”建设有序进行,首批26个“熟人社区”建设试点已初见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搭建“熟人社区”架构。全面推行社区党建联动共建机制,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栋长、党群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成立由1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1名民警(保安)、2名志愿者(业委会成员)组成的小区治理团队。构建网格化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和党的工作纵向共建共管与横向共联共商共享。推动网格党组织全覆盖,由社区党组织成员或社区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截至目前,全市社区300个网格成立党组织,677个小区(楼院)建立党小组,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队伍有7000余人。

推进资源下沉,提升“熟人社区”质效。推进人才资源下沉,招聘359名大学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任职,培训社区工作者8600余人次。下沉编制1000余个,不断壮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增加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参照“五星”党支部创建要求,293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推进温馨“居民会客厅”建设活动,打造“熟人”居民议事厅,调整优化健康驿站、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多个开放功能区域。开展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便民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行帮办代办、政务公开、自助服务、老人专区等“一站式”服务,实现政务服务全覆盖。

动员社会力量,赋能“熟人社区”治理。结合社区实际,发展纠纷调解、邻里互助等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家政服务、养老服务、育幼服务等服务领域进社区、进家庭。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主动融入基层治理。组织开展聚焦困弱帮扶、养老服务、儿童关爱、残障康复、社区治理五个专项领域的“商丘社工千站暖万家”行动。设立“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中心”,为全市293个社区2万余名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引导鼓励5万余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变“管理变量”为“治理增量”。

吸引凝聚群众,激发“熟人社区”活力。积极打造社区居民共同活动场景,最大限度利用社区公共服务空间,激活居民社交网络,凝聚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开展义诊、艺演、理发、法律咨询、孝善食堂等主题服务活动。如梁园区平原街道新兴社区联合驻区单位积极推出“好市发生”、“家门口聚会计划”等居民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在社区广场连续组织2届大型“邻里市集”,点燃社区“烟火气”,吸引凝聚周围群众近2万人参与社区共建共治。

(河南省商丘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