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同向发力,用好“加减乘除”工作法,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三大举措“加”基层治理之力
加强力量配置。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配备实施方案》,以县(区)为单位逐个社区明确社区工作者员额,新招录376名社区工作者,有效夯实基层基础。
加大资源倾斜。依托四川省和达州市基层治理示范行动,完善108个社区阵地,打造惠民停车点、邻里休闲广场等300余处。推动177个城市社区“大党委”吸纳成员单位1100余家,解决58个社区活动空间不足问题。
加速办事速度。探索推行便民服务事项“县域通办”,实现3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可办、高频事项县域通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张清单“减”形式主义之负
建立标识标牌清单。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开展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标识标牌自查和清理,清理取消乡镇(街道)不规范挂牌4800余块,整合清理村(社区)外部标识标牌3115块、内部标识标牌1.25万块。
建立准入事项清单。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属地事项责任清单》,细化明确乡镇(街道)主体责任清单,严禁随意向基层转嫁工作责任。采取“基本+特色”的方式实行差异化赋权,收回行政处罚等乡镇(街道)无法承接权力事项50余项。
建立负面事项清单。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进一步减证便民、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减轻村(社区)工作负担。
三方发力“乘”多方联动之效
“党员下沉”强化引领。组织6万余名党员干部“身”入基层,收集问题意见。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等活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依托城市大脑“安E达”系统建设达州数据“报表通”平台,运用AI技术辅助基层数据管理。
“志愿服务”凝聚共识。深化“五社联动”机制,组建“达州新蜂”志愿服务队,将214名新就业群体纳入治理队伍。推动全市22支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与57个乡镇(街道)结对联系,建设一支“带不走”的基层志愿应急力量。
三维保障“除”干部后顾之忧
落实薪酬待遇。建立完善“4类15级”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严格落实薪酬待遇。
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两委”委员轮训机制,常态开展“书记龙门阵”主题坝坝会、书记党课“擂台赛”等活动,通过“业务培训+能力竞赛+帮带培养”方式加强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
激励干事创业。推动各类表彰、推荐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大定向考核招录力度,累计有21名社区工作者通过公开选拔、考核招聘等方式进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队伍。
(作者系中共达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