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锦纶街道坚持党建共建联建,汇集辖区单位、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大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推动“车马协同”,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党建引领 激发“末梢神经”活力
锦纶街道党工委坚持“赋能”、“减负”同向发力,打好“两强两减”组合拳,让社区工作者干事有底气、谋事有精力。
“两强”即强组织、强队伍。坚持以“全域党建”引领“全域治理”,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体系,设置36个小区党支部、83个楼栋党小组、200余个党员中心户,将36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为居民议事协商、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的前沿阵地,让居民享受到“家门口就能办事”的便捷,让党的声音直达基层;实施“头雁提升”、“雁阵提效”、“雏雁帮带”分级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实操培训、知识竞赛、擂台竞技等活动20余场,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素养,让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两委”成员敢为善为。
“两减”即减数量、减形式。全面整治牌子负担、会议负担、指尖负担,开展“清群”、“摘牌”、“净墙”等行动,清理不规范挂牌,整合微信工作群,进一步规范由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清单9项和不应由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清单40项,让居民见牌知义,让社区有据可依。
释放共建效应 疏通“精管善治”堵点
锦纶街道党工委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为评判标准,通过“四双”机制即党员“双报到、双包联、双服务、双评价”,将“治理孤岛”串联成“党建高地”。
拓宽共建广度。依托晋中市党群零距离服务平台,畅通党员线上线下“双报到”渠道,24个驻区单位包联老旧小区44个,协同解决修复破损路面、规划停车位、安装充电桩等群众渴望解决的突出问题78件;1349名在职党员包联居民990户,办理实事720余件;全面推行兼职委员机制,精心选聘4名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和16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综合单位优势和兼职委员意愿,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清单”,按季度召开共建联席会议,以“契约化”共建开展卫生整治、急救培训、心理咨询等活动。
把握共建精度。依托街道内市、区两级法院资源优势,开展“法润锦纶”三级联创活动,成立“社区法官工作站”,全面推行“一社区一民警两辅警”“一社区一法一检”工作模式,以“温情式”“前端式”服务化解矛盾纠纷419件,居民“平时学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惯性正在形成。
挖掘共建深度。依托榆次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与山西中医药大学合作,推进“中医药进社区”项目,在玉湖社区建立社区“中医阁”,与榆次区中医院、锦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各院名医定期坐班义诊,服务居民2000余人次,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凝聚党建合力 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锦纶街道党工委积极构建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用好分类治理“绣花针”,激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
聚“智”使议事有章。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小区治理体系,协调运行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三方联动”联席会议,办理增扩停车位、安装充电桩等民生实事;按照“四评两定一公布”(查验评、恳谈评、问卷评、述职评;社区党组织评定、街道与住建局审定;结果公布)办法,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开展抽样调查,倒逼物业服务品质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让居民获得可触可感的幸福。
聚“新”使小事早办。扎实推进“聚新暖新安新”工作,举办“党建引领助企招工、就近就业温暖人心”主题活动;打造爱“新”驿站10处,并纳入榆次区“红色驿站”线上地图,新就业群体通过在线导航即可了解驿站分布,去往就近驿站取暖纳凉、休息充电等;打造新就业群体“顺手捎带”志愿服务“金字招牌”,鼓励新就业群体当好检“茬”官,通过随手拍、随手报等,及时反映居民求助、安全隐患等信息28条,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聚“众”使难事有解。树牢“人人都是社区人、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服务观念,引导广大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好家园主人翁,形成“美好家园共同建、平安城市共同创”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成立业委会(物管会)40个,9个老旧小区完成既有住宅电梯安装、30余个老旧小区自筹资金安装门禁。一幅“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新蓝图正徐徐展开。
接下来,锦纶街道将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创新,以“减负增能”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干实事,让“群众满意”成为基层治理“最亮底色”。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