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绣花功夫” 做实基层治理精细化

基层治理多为群众关切的“微小事”,却蕴含着“大文章”。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坚持以人为本、系统治理、分类治理、精细治理,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落细落小落具体,从居民最关注的“身边事”出发,从感受最直观的“微单元”发力,在城市治理体系的“最末端”见效,有效推进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分类治理 精耕细作

成华区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策,针对各社区人群构成、资源禀赋、历史沿革等实际,梳理出新建商住社区、国企生活区、老旧社区、拆迁安置社区、产业社区等不同类型社区,将以人为本理念和精细治理逻辑落实到基层治理全过程。

在新建商住型社区和美社区,聚焦外来人口多、社区归属感不强等问题,依托社区规划师制度,广泛招募有意愿、有情怀、有能力的热心人士和专业人士组成社区众创组,先后打造6个社区“微更新”项目,培育孵化“遛弯公社”等居民自治组织36个,有效发动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

在国企生活区下涧槽社区,聚焦基础设施薄弱、生活品质不高的问题,通过党建引领、政企联动、多方参与,改造形成“三中心两站点”社区服务阵地,采取“资源换服务”方式引进社会组织进行空间运营,提供5大类26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实现国企生活区的华丽蝶变。

在老旧社区新鸿社区,聚焦物业服务缺失、空间配套不足等问题,组建居民自治联盟、志愿联盟、商居联盟等,充分发动居民和辖区商家参与“邻里守望”行动,做到社情早知道、事件早掌握、问题早解决,提升社区造血发展能力。

在拆迁安置社区致强社区,针对居民不适应新环境的实际,发动党员骨干牵头成立“豫府街坊志愿服务专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35个,推进“益社共同体”、“博爱家园”、“志愿积分”等项目,让居民在参与中融合、在共治中转变。

在产业社区杉板桥社区,聚焦社区产业人群多、青年人群多的特点,吸纳辖区261家企业组建商居联盟,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布局“一核多点”服务阵地,设置日托学校、助老餐厅、青年会客厅等,提供养老、托幼、云寄养等“六小+”一键云订单服务,全力打造全龄友好“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满足从业青年和社区居民服务需求。

重心下沉 微处着力

社区是城市的“微细胞”,是与每个居民休戚相关的生活家园,也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前沿阵地。成华区将基层治理重心下沉到小区院落、细化到单元楼栋,从群众最关心关注的身边事着手,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的路径,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微网实格”强体系、激活力。划细划小末端治理单元,将全区1307个小区(院落)划分为一般网格995个、微网格6293个,配备微网格员7850名,创新实施微体系、微力量、微阵地、微项目、微营造“五微共治”工作法,全面推进网格治理,形成“红色蜂巢”“拾光聚力”等特色治理品牌。水碾河路北社区探索实施“五微长效计划”,持续吸纳院落骨干参与院落自治,整合周边家电维修、餐饮小吃、裁缝理发等商家公益资源,共同开展“拾光聚力·无微不治”网格营建项目,在没有社区广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整合社区散落空间,打造8个“拾光小微工作室”,叠加社区饭堂、便民服务等功能,老旧小区全面焕发新活力。

“信义治理”增信任、促和谐。坚持“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义为本”,推进商品房小区、安置房小区、老旧院落等小区“信义治理”,引入信托制物业小区74个,居民与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商议开放式预算,随时掌握物业费动态,有效建立信任关系,实现物业均缴费率、小区物业服务满意率显著提升,小区物业投诉数量明显下降。双水碾街道横桥社区兴元华盛二期小区导入信托制物业后,物业服务企业提取总收入的12%作为收益,剩余88%用于公区建设和服务居民,通过开放式预算和社区牵头搭建的“兴元夜话”议事平台,极大激发业主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热情。

“爱邻议事”集众智、解难题。建设“爱邻(20)议事日”小区(院落)议事协商品牌,推动全区小区(院落)把每月20日作为议事日,建立完善的议事协商规则,持续规范议事流程、广泛收集议题、加强宣传引导、促进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500余场,议事协商品牌在全市推广。府青路街道桃源社区关家苑小区建立“党支部领导、网格搭台、各方参与、协商共治”的议事协商体系,发挥“八方”议事骨干作用,明确议事内容范围,创新“三快二提一转”分类处置机制,营造“共享议事小院”民主协商场景,居民共协商议题200余个,涵盖院落更新改造、生活环境美化、矛盾纠纷化解、共治活动开展等。

轻装上阵 强基赋能

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推进基层减负。在区委党建领导小组下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印发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清单,明确39项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确保责任落地落实。出台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挂牌指引和社区开具证明指南,清理各级借用社区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让社区有底气做事、有依据办事、有时间服务。

依托“社会创新地”链接丰富资源。建设天府社创中心,以社会创新要素集散地、社会服务产品研发地、社会创新品牌聚集地和公园社区生活场景体验地为功能定位,通过孵化社会组织、开展共创活动、提供专业社区服务、发布社会创新产品等方式,举办活动1200余场,吸聚共建主体800余家,汇聚社创产品2800余个,有效激活多方参与力量。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