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爱“新”护“新”一直在路上(新兴领域党建)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地处青岛市主城区中心位置,生活设施和人文生态配套完善,吸引了市场主体17.2万户。近年来,李沧区立足区位优势,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多措并举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全面进步、整体跃升。

全链条发力,政治引领“强新”

李沧区坚持补短板、填空白与提质量、强功能并举,树牢“抓行业抓党建、管领域管人群”工作理念,持续优化“两新”工委工作机制,调整完善行业党委设置,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阶段性调度工作进展,推动将党建工作融入行业规划和工作日常。各行业党委、街道“两新”组织综合党委聚焦中心任务和短板弱项,确定年度攻坚突破项目21个,靶向用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我们将扩大新兴领域‘两个覆盖’作为工作重点,制发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38条任务清单,实施新兴领域扩大党的组织覆盖攻坚行动,‘一企一策’明确职责任务,并选派130余名党建指导员靠前指导。目前,全区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提升至90%以上。”李沧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李沧区还将新兴领域党组织负责人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建立社会组织负责人区级联审工作机制,依托“红帆支部”兜底管理流动党员45人,探索形成“正向主动引导、双向联合培养、定向精准吸收”发展党员工作机制。2024年,新发展新兴领域党员38人,储备入党积极分子252人。

全要素驱动,凝聚服务“暖新”

李沧区坚持需求导向,组织各行业党委、街道社区深入开展5轮问情走访,依托山东省“新新向党”综合服务平台、12345·青诉即办等平台载体,线上线下收集企业发展诉求100余件,梳理共性需求60余项。

为切实解决好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李沧区制发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二十条具体举措,建强由676名处级干部组成的企业服务专员队伍,“一对一”精准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每天下午3时左右,李沧区虎山路街道锦苑社区“骑手驿站”便十分热闹,配送高峰期已过,承接附近片区餐饮店的网约配送员聚集于此。外卖骑手宋志伟给手机充上电后,来到旁边休息区休息一会儿,“以前只能随便找个地方休息会儿,现在有了‘骑手驿站’,方便多了。”

李沧区持续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凝聚服务,优化提升“红色新锋”服务阵地功能设施,可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咨询、劳动维权、健康医疗、托管托育、住宿餐饮、健身休闲等十大类60项服务内容,遴选百个“骑手友好商家”,开放骑手食堂、药房31处,构建了全域覆盖的“暖新”服务矩阵。

全场景融入,赋能提升“焕新”

针对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普遍反映的权益保障难问题,李沧区制定《关于建立新业态支持起诉协作机制备忘录》,明确新就业群体涉诉线索移送、联席会商、司法救助等11项具体措施,定期为新业态企业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营造尊重、关心、保障和维护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李沧区委“两新”工委各委员单位累计出台支持权益保障、惠企助企等文件25项,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代表人士联谊会,打造的新业态“零工之家”实现常态化招聘,依托公益培训、青年夜校、“她力量·有李说”赋能课堂等群团组织力量开展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活动134场次。

“我们树牢‘党建强、发展强’理念,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优势,打造‘来李沧·赢满仓’商会会客厅,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有话说’政企恳谈会系列活动,助力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李沧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综合党委相关负责人说。

李沧区将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纳入属地管理体系,通过开放社区治理场景,强化日常作用发挥,组建“新锋轻骑兵”志愿服务队伍25支,选聘“食安哨兵”、“先锋骑手”等156人,认领党员示范岗、责任区181个,征集意见建议1500余条,登门入户为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众提供爱心送餐、反诈宣传等服务2200余次,为基层高效能治理注入“新”力量。

(本报通讯员 张冲)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