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持续加强基层治理创新,搭建“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平台,通过组织体系上网入格、资源力量汇聚云端、智治管理一体运转,探索形成以数字赋能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莆田路径”,让基层治理更加“智慧”。
打通壁垒、共享数据,运行态势一屏同览
随时调阅基础信息、实时了解班子情况、精准查看特色产业、智能监控辖区动态……全市54个乡镇(街道)、973个村(社区)的情况全部载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大数据平台,通过建立覆盖“市、县(区)、镇(街)、村(社区)”四级的“数据全库”,构建起上下联动、条块协同的数据信息体系,实现数据融合、信息一目了然。
“自从有了‘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平台,我们只要打开‘一村一档’模块,就能直接抓取所需数据,线上全面了解矛盾纠纷化解、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的实时动态,县(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实时共享数据、协同调度资源,做到数据一次录入、随时查阅、多方共享。”秀屿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全市7000多个网格党支部、1.4万多个单元党小组、13万余名党员纳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大数据平台,汇聚各级各部门112个信息系统和72.26亿条公共数据,973个村(社区)党组织日常工作、组织机制挂牌、发展规划、应急管理等情况以及“三官一律”队伍、事件专题等2.6万条信息全线上网、动态更新。依托平台,各级网格共采集处理信访治安、安全生产、矛盾纠纷等事件45万起,办结率达99.01%,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优势逐步凸显。
下沉服务、汇聚力量,治理成效一图感知
“市委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天现代农业等党组织,组团下沉开展服务,为我们开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秀屿区平海镇江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钱至善高兴地说。
平海镇江堤村是秀屿区挂钩联系村(社区)工作试点村,区级挂钩机关党组织通过“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平台,绘制了“发展、任务、问题”三张清单,实现与村线上会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乡村共治,帮助化解邻里争议等矛盾纠纷10余件,谋划实施农机服务中心等10个集体经济增收项目,使群众对基层治理实效可感可知可触。
2024年以来,莆田市共推动“三官一律”进网格、能人队伍进小区等,组建500支巾帼红、夕阳红、创业青年等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志愿服务3万余场次;563个居民小区建立能人榜,4万余名小区能人参与邻里一家亲服务,通过线上点单、系统派单、上门消单,累计处理居民需求1.2万余件。同时,在“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平台上设置“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块,引导3.7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组织认领“微心愿”,参与文明创城、保护木兰溪等活动2.9万余场次,服务总时长达98.6万小时。
平急融合、闭环处置,基层服务“一网通办”
“我们依托‘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船舶管理模块,24小时动态监控渔业船舶,重点关注海上风电场区、商渔船碰撞高风险警示区、交界海区,在涉海矛盾纠纷处置、防汛防台指挥、伏季休渔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秀屿区南日镇东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辉说。
“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平台作为莆田市基层治理的“最强大脑”,通过对县(区)、镇(街)、村(社区)社会治理数据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实现对1986个重点场所、重点区域的视频和数据联网接入,136个“党建+”邻里中心、116个“综治+”社区治理中心服务功能线上可视,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智能化应用指挥基层治理体系。
同时,利用“数智场景”优势,将惠民宝APP、邻里家家亲等平台嵌入“全市一张图”,不断强化“一网通办”便民服务,汇聚30多个部门、整合200项生活场景服务和2000项政务办事服务,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本报通讯员 蔡晴宇)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