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栋楼顶积水渗漏,麻烦尽快疏通。”连续几天的暴雨暂歇,一大早,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道三眼桥社区西马新村小区第一党支部书记熊汉运收到居民发来求助后,立即在工作沟通群里@江汉城资管家。8点,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两小时内疏通完毕。
这份“速度与温度”的民生答卷背后,是江汉区以“党建引领、市场运作、科技赋能”为核心的“物业城市”治理革新,其成功实践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江汉样本”。
强化党建引领
重构治理体系
作为武汉市核心城区,江汉区以28.29平方公里土地承载超64万常住人口,老旧小区占比高、人口密度大、治理碎片化等问题突出。江汉区打破“小区即治理单元”的传统模式,将全域视为“超大型社区”,引入市场化“大物业”理念:通过国资平台与万物云合资成立江汉城资公司,以“街区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区街的市政环卫、综合巡查服务延伸到小区单元,实现“资源跨小区整合、服务跨街巷延伸”,激活城市治理“神经末梢”。
“自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到物业服务、资产管理、城市运营等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全力当好江汉区‘物业城市’改革的探路先锋。”武汉市“英雄城市·先锋有我”主题实践活动中,江汉城资党支部被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江汉区也以其独特的“物业城市”模式成为焦点。
在“物业城市”改革运行中,党建引领是核心动力。江汉区构建“区委统筹—部门协同—企业运作—居民参与”的四级治理架构,区委牵头建立“物业城市”改革协调机制,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统筹标准制定与责任落实,推动街道、职能部门、物业公司三方联动。城资公司成立伊始即建立党支部,12个项目部设党员示范岗,楼栋管家联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组成“红色工作队”,将服务延伸至楼栋,带动居民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参与”。
创新投入机制
推动服务延伸
针对老旧小区“无钱办事”的痛点,江汉区创新“政府出一点、居民缴一点、经营补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政府财政补贴基础服务,居民按标准缴纳物业费(如西马新村收缴率达82%),企业通过智慧停车、社区商业等增值服务反哺社区治理。配套建立“城市管家”网格化管理体系,112个网格均配备专责人员,实现问题“发现—派单—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平均响应时效缩短至2.3小时。支持物业企业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业务,通过经营社区散落资产,提供家政维修、快递寄存等有偿增值服务,提升自我“造血能力”,逐步实现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与可持续运营,老旧小区的长效治理与物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
依托科技赋能
治理精准升级
5G巡逻车、智慧调度平台、“工单闭环”系统等科技手段,让老旧小区治理迈向智能化。电梯运行数据实时监测预警故障,消防烟感系统自动报警,环境巡检通过AI识别违规搭建。西马新村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后,车位利用率提升40%,投诉率下降70%;八古墩社区通过“平改坡”改造,彻底解决20年房屋漏水难题,居民满意度达92%。目前,全区302个老旧小区已实现治理“可视、可控、可溯”。
从“楼顶漏水无人管”到“网格管家极速响应”,江汉区以“物业城市”为支点,撬动超大城市治理,不但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而且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有深度、市场运作有活力、科技赋能有精度、民生服务有温度”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本报通讯员 沈力)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