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扬“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的照金精神,把村级议事协商作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重要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
把稳协商“方向盘”
村级议事协商,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既有利于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铜川,市、县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将村级议事协商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重点议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乡镇(街道)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推动多方主体参与,构建起协商共治的良好格局;村(社区)党组织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发动网格员、群众代表、楼栋长、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建立起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听事议事机制,构建“党支部+议事会+农户”三级组织体系。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边”,通过议事协商,让群众从“听众”变为“主角”,真正做到“说得出话、做得了主、看得见果”。各方力量如同百川归海,在协商中,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以淬炼,群众也在共议共决中提升了对村(社区)的归属感。
精准施策
织密协商“规则网”
为实现村级议事协商的规范化建设,铜川市精心编织了一张“246”工作体系的“规则网”,让435个村(社区)实现制度全覆盖。“两张清单”明边界,议事协商事项清单清晰界定重大、一般等必议内容,同时列出主体清单,确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主体参与模式;“四项制度”定规则,明确了配套章程、组织架构、协商规则、流程规范;六个步骤把控流程,从收集民意、确定议题、议前筹备、协商表决、监督落实、总结评价,形成全闭环管理。
铜川市还搭建“有事‘铜’商量”主平台,创新协商场景,把议事桌搬到葡萄架下、村民庭院中,让修路搭桥、产业规划等民生实事在家门口就能商量决定。此外,拓展“同心讲议会”、“群议坊”、“菊子说事”等20余个子品牌。截至目前,已开展村级议事协商4100余次,协商解决事项4000余件,办结率达98%,真正实现“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有事‘铜’商量”成为群众的共识。
成效斐然
绽放协商“幸福花”
在城乡规划建设方面,为消除群众对新村建设项目的疑虑,印台区陈炉镇双碑村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走访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组织召开上百次议事协商会议,围绕项目规划设计、房屋建设样式等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进行深入协商,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得以满足,一座美丽宜居的新村拔地而起。
在乡村产业发展的赛道上,新区咸丰路街道野狐坡村通过召开70余场次议事协商会,聚焦特色种植、仓储物流、乡村旅游等产业,依托驻村人才资源破解发展瓶颈,编制规划、协调发展要素,厘清转型困惑,构建起“特色产业+生态经济”“党组织+休闲农业”等四大发展模式。打造葡萄品牌、家庭农场、红色研学点,建成仓储物流中心并引入优质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30万元跃升至2023年的118.6万元,实现了华丽转身。
在民生实事的阵地上,王益区桃园街道光明社区针对老旧小区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等难题,成立“红色物业”,建立议事协商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每周议事厅”、“每月圆桌会议”等平台,成功解决了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停车难、环境差等一系列民生痛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铜川市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创新村级议事协商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我们将继续深化创新,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让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铜川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通讯员 王莉)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