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基层治理“答卷”写满民生“温度”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县委社会工作部以党建引领为笔、民生需求为卷,通过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创新“小板凳议事会”入户拉家常议事模式,答好基层治理的“必答题”。

一勺一饭温暖“夕阳红”

互助养老烹香幸福滋味

热气蒸腾的饭菜香裹着欢声笑语,浒湾乡浒湾社区的老人们围坐在餐桌旁,碗筷轻碰间,流淌着最质朴的温情,一幅民生暖图徐徐展开。

日前,浒湾社区的老年食堂正式开门纳客。这是一处承载着互助养老功能的场所,秉持“搭把手、暖颗心”理念,通过邻里互助、便民服务、普惠助餐等创新举措,为老年人打造专属幸福“食光”,推动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迈向“老有颐养”。在项目筹备阶段,社区组建专业调查小组,逐户走访辖区老人,细致摸排基本情况、身体状况、用餐需求等信息,建立起详尽的需求清单与信息档案,为老年食堂的顺利运营打好基础。老年食堂创新采用“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运营模式,8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就餐,其他年龄段老人仅需支付2至10元不等的餐费,既方便又实惠。

“小饭碗”盛满“大民生”。在浒湾社区党支部书记胡长明看来,老年食堂不仅是养老服务的革新,更是乡村治理的突破,要让它成为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在这里,老人们吃着家常饭,聊着邻里事,老年食堂不仅是暖胃的餐食供应处,更是老人们社交休闲的温馨港湾。71岁的独居老人胡胜志感叹:“2块钱就能吃上荤素搭配的饭菜,子女放心,我们安心!”

星火夜话解码“幸福公约数”

共治平台点亮治理满天星

4月22日下午,暮色渐浓,新集街道长潭、解放、红旗等社区同时开启“民声夜话”活动,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围坐一堂,以真诚对话破解民生难题。

在长潭社区银基花园小区,居民自带板凳围坐成圈。老旧小区改造、水电设施升级等民生话题引发热烈讨论,社区工作人员认真记录每一条建议。在解放社区农超广场小区,“服务+议”活动精彩纷呈。居民代表与多部门工作人员共商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志愿者为居民开展理发等服务,趣味垃圾分类游戏更是吸引了众人踊跃参与。红旗社区将应急救护课堂搬进议事现场,红十字会讲师通过演示心肺复苏技巧,引导居民积极参与。随后,街道、物业与居民代表围绕物业服务展开恳谈,聚焦楼道清洁、设施维护等问题深入探讨。在党建引领下,“民声夜话”成为基层治理的创新平台,“夜话联络员”与居民围坐畅谈成为常态,民生难题也在共商共议中逐一破解。以“社区党委牵头、‘红色物业’搭台、居民群众参与”的联动模式,不仅成为为民解困的服务窗口,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红色动能。

“红管家”激活治理“邻聚力”

“红色物业”焕新社区生态圈

金兰山街道康畈社区紧扣党建引领主线,将“红色物业”作为创新基层治理的关键,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深化社区治理效能,以“红色引擎”驱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走进金兰山街道康畈社区智博花园小区,整洁的道路与错落有致的绿植、鲜花相映成趣,车辆停放井然有序,处处彰显着小区的规范管理与居民的文明素养,党建力量在这里转化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智博花园小区有住户100户300余人,其中党员7人。作为康畈社区人口密集的大型小区,智博花园小区创新打造了由党员、物业企业服务人员、业主、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红管家服务团队,以“热心、细心、安心、暖心、恒心”的“五心”服务,精准回应居民需求,特别是建强党员先锋服务队与志愿者队伍,实现服务业主“零距离”。

“红色物业”解决了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提升了物业服务品质,更激活了基层治理活力。通过汇聚多方共治力量、畅通诉求渠道、健全议事制度等举措,促进了社区、物业、业委会的良性互动,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本报通讯员 黄桂琴 韩特)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