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服务从“经验导向”转为“数据驱动”(新闻特写)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惠宾街道党工委打造“众e惠”党建品牌,突出“众”的理念,将辖区内29家关系互不隶属、领域多元的各类党组织连接起来、统筹起来,采用“e”的手段,搭建“党建+网格”智慧管理平台,形成汇“众”力、慧“智”理、“惠”服务的基层治理效果,让共建更有力量,共治更有招法,共享更有温度。

惠宾街道充分汇聚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力量,形成“政企共建、油地共建、城乡共建”的良好局面,汇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强大合力,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马路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住在康瑞社区A区的居民田先生经过社区南门时,忍不住对新安装的广角镜竖起大拇指。

原来A区南门与主干道交会的丁字路口是居民们的“心病”——路口两侧绿化带枝繁叶茂,遮挡视线,行人、电动车出路口时看不见来往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对此,康瑞社区邀请街道分管领导、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业委会代表召开“红色物业”联席会议。经过三轮协商,最终确定街道党工委出面协调市政部门寻找广角镜安装位置,物业服务企业负责安装及费用。

一块小小的广角镜,照见的不仅是来往车辆,更体现了党组织为民服务的速度与温度。

为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街道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积极联合有关社会资源利用AI技术赋能,整合辖区“人、地、事、物、情”多维数据,升级“党建+网格”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党组织对网格内资源调配、事件处置、民生服务的全程把控。同时利用数据可视化系统精确定位群众需求,让为民服务从“经验导向”转为“数据驱动”。

惠宾街道常住人口9万余人,划分为124个网格。街道打造“四个一”工作机制(每个网格成立一个党小组,组建一个工作团队,制定一个工作方案,实现一月一考核),让网格处置事件实现纵向解决、层层上报,横向协调、及时派单,确保居民的烦心事以最快速度解决。

此外,街道把退休党员、在职党员都纳入社区网格中,鼓励有能力、有责任心、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协助网格员开展党的政策宣传、发现问题、收集意见等工作。街道还针对各小区建设年代不同、居住人群构成不同、服务对象需求不同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按需提供精准化服务。

迎宾社区将12个党支部建在庭院,在4个庭院设立12个“红石榴”党小组,通过“支部建在庭院、党员沉到一线”,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社区号召120名退休党员结合技能特长分别编入“银发维修队”、“银发宣讲团”、“石榴籽调解队”、“爱心电影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行“党员代办员”制度,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服务1300余次。培育30个社区社会组织,组建210人的党员志愿者队伍,搭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庭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本报通讯员 韩美璐)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