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按照“党建引领、多方参与、联建共享”的工作思路,依托“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智能化平台(以下简称“码上反映”平台),探索推行多网融合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联建共建、多方协商,实现基层治理和服务保障双提升、双促进。
“叮!居民反映金润嘉园门口惠润肉店冷库空调声扰民,请30分钟内电话回复,并及时处理。”不久前,白银区工农路街道颐和社区党委书记马燕的手机里收到一条来自“码上反映”平台的提示。随即,马燕电话回复诉求人,询问具体情况,同时通知网格员前往来电反映所在地排查处理。
“得益于‘码上反映’平台和多网融合网格化管理模式,我们能够迅速精准地回应群众需求。”马燕点开“码上反映”平台说。
不只是噪音扰民,还有走访慰问、矛盾纠纷、便民服务……如今,在白银市,这些诉求都可以通过“码上反映”平台,及时快速处理。
白银市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整合网格资源,根据每个网格实际需求,将卫健、人民调解、市场监管、派出所等力量充实到社区担任“兼职网格员”,壮大基层治理队伍。2024年以来,社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97万件,“码上反映”平台受理群众反映事项6900余件,办结6200余件,一大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现在,社区治理不再是‘独角戏’,而是社区、社会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协作的‘大合唱’。”景泰县一条山镇永泰路社区党委书记张琴山说。
永泰路社区依托老年大学等阵地优势,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结对共建·爱国教育”、“共驻共建共合力·消防知识进社区”、“气象防灾手牵手·社区安全心连心”等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将优质服务“融”入社区,将丰富活动带到群众身边,极大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多方参与,凝聚起不同主体的独特优势与丰富资源;多方协作,共同推动解决制约社区发展的瓶颈难题。”白银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白银市积极构建“1+N+X”的社区“大党委”工作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N个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X名党员干部进驻社区,与辖区各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定期召开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让各单位自觉参与社区事务,形成“一盘棋”。目前,全市157个社区建立“大党委”,纳入企事业单位3000余个,确定共驻共建事项900余项。
“兰包路小区6号楼楼顶漏水严重,请协助解决。”近日,居住在白银区公园路街道兰包路社区的居民王女士向社区反映自己的烦心事。
接到居民反映后,兰包路社区工作人员对接区住建局、物业服务企业、居民等实地查看,充分运用“群众说事”议事协商机制,进行议事解事,经多次协商,确定使用公共维修基金,由住建局组织、物业服务企业负责具体施工,从根本上解决屋顶漏雨问题。
这是白银市社区“大党委”通过多方协商、提升基层治理质效的一个“缩影”,也是聚焦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生动实践。
为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形成协同治理合力,白银市先后出台《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指南》、《基层议事协商事项指导目录》,社区根据居民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共商发展事宜,共议“疑难杂症”,提出破题良方。围绕小区治理、治安维稳、为民服务等内容,不断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商机制,积极推行有事先“说”、多方共“议”、合力促“办”、群众来“评”的工作模式。2024年以来,白银市累计解决社区民生实事3100余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本报通讯员 马效衡)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