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组织问需求 强服务促凝聚(工作实践)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质量党建是破解新就业群体发展困境的“金钥匙”,通过织密组织网络、优化服务保障、创新共治机制,既能让党的关怀温暖新就业群体,也能激活其参与城市治理的“红色动能”,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持续加强党对新就业群体的全面领导,通过条块结合建组织、按需定向优服务、立足实际搭平台,探索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新路径。

党建引领,条块结合强凝聚

切实发挥区委“两新”工委牵头抓总作用,通过行业管、属地摸、群团助等方式,着力把新就业群体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起来。在“条”上,发挥区级行业主管部门、协会等作用,摸清新就业群体从事行业、所属站点、人员分布等特点;在“块”上,通过街道和社区工作者包联、网格员入户上门等方式,及时将5000余名新就业群体纳入网格化常态管理。针对快递员和网约配送员群体,推动京邦达、中通单建党支部;针对大量小散网点,由行业党委组织开展党员“双找”(党员找党组织,党组织找党员)活动,分类组建片区党组织,将摸排到的流动党员全部纳入管理。利用晨间会、工间会开设“15分钟微党课”,选派部门骨干讲师“送课上门”。通过实地走访、站点坝坝会、个人访谈等,收集问题需求,找出平台企业、职能部门资源并结合需求空白,形成关爱服务补短计划清单。

资源联合,靶向施策优服务

新都区委“两新”工委联合各行业(综合)党委针对反映突出的进门难、矛盾纠纷化解慢、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定制服务。联合物业行业综合党委推出“暖新码”数字化管理工具,通过前端扫码推送地图、后台自动生成实时入门记录,同步破解新就业群体“进门难、找路难”和物业门岗记录不规范、记录慢等问题,骑手平均进门时间缩短60%,物业服务企业登记准确率大幅提升。联合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律师行业党委,建立物流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法官+调解员”的“个案指导+联动调处”模式,在精准对接中实现快调快处,有效维护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借助心理咨询专业力量为新就业群体心灵“减负”,开展“团体心理赋能+个案”的援助服务,完成心理陪伴服务120人次。

组织联动,双向赋能激活力

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以组织联动探索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治理、乡村振兴路径。推动新都区中通快递党支部与斑竹园街道华桂村等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打造全区首个乡村无人快递点“快乐盒子”和新就业群体公寓“暖心小院”;构建“空地一体”快递运送体系,为村民免费寄递产品达20万元,通过“快递进村+产品出村”助力富农增收。组建“丰行侠”、“货车司机退役军人保通保畅先锋队”等党员志愿服务队,探索“随手拍”功能,通过“定位+拍照”上传,畅通新就业群体“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果反馈—限时办结”的线上参与模式,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