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配送员到“急救侠”

新就业群体织密“移动守护网”

随着新就业群体规模的持续扩大,他们在便利市民生活的同时,也面临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潜在风险。为构建更安全、更温暖的城市守护网络,各地积极探索城市应急救护新模式,将穿梭街巷的骑手群体作为“急救先锋”,织密“移动守护网”。

3月25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常青五路远洋心里小区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七旬老人被一辆白色汽车撞倒后昏迷不醒,头部流血,情况危急。路过的网约配送员张宝剑果断停车施救,凭借随身携带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急救技能为老人争取了黄金救援时间。

遇到紧急情况便伸出援手的张宝剑,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急救侠”。“我从事外卖工作6年了,每天在路上奔跑一二百公里,能到达每一个巷子、每一个角落,时常能碰到各类需要帮助的情况。”张宝剑说,以前只听说过轿车上配备AED,而网约配送员的两轮电动车更机动、灵活,遇到紧急情况更方便救人。

从配送员到“急救侠”,当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穿梭于楼宇街巷时,他们不仅是物资传递者,更成为生命守护者,这背后离不开急救能力的提升。

这段时间,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一场场应急救护培训面向新就业群体逐渐开展,培训聚焦实用急救技能,面向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讲授心肺复苏及AED的正确使用方法,专业且细致的讲解,以及现场实操演练,助力新就业群体切实掌握这些关键急救技能。“通过培训,我们学会了处理轻微创伤的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现场心肺复苏的方法,可以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自救或者救助他人,为专业救援的到来争取时间。”快递员伊伟利说。

今年以来,东营区精心打造“红润‘新’田 救在‘新’边”新就业群体服务品牌,结合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职业特点,增加他们的应急救护技能,打造一支新就业群体应急救护队伍。

打造车轮上的应急救护“轻骑兵”,离不开组织保障。

上海市徐汇区成立“骑手急救先锋”志愿服务队,同步在邮政徐汇区分公司、闪送、顺丰同城、叮咚买菜、侠客速递等五家重点企业挂牌成立首批志愿服务基地,通过“一队五基地”模式构建应急救护新格局。在人流密集的小哥驿站配备AED,构建“驿站场所+急救设备+持证人员”的标准化急救单元。空间布局上,驿站成为急救响应中枢;功能提升方面,通过“标准化的设备配置、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制度化的运行保障”,推动驿站向综合型城市安全服务站升级。

各地将快递员、网约配送员高频次、广覆盖的流动性特征转化为社会急救响应能力优势,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实现“急救网络”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流动急救”正逐渐成为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