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泰:能力提升促社区治理跃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山东省新泰市为破解社区治理人手短缺、资源不足、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切实办实事、解民忧,推出了“一个平台+一本台账、一支队伍+一组对子、一批项目+一项品牌”的“六个一”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潜力与作用,推动社区治理效能与服务水平的持续飞跃。

“一个平台+一本台账”托起社区治理新底子

“目前,我们已连续开展了社区工作者‘专业赋能 焕新成长’系列培训和赛事服务、消防宣讲等多场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承接‘青春社区 伙伴计划’、‘社区慈善基金’等治理项目7个。”新泰市社区工作者之家负责人郝楠说。

社区工作者之家的成立是“建立一个社区工作者服务平台”的生动实践。这里为社区工作者提供集中学习培训、定期工作交流、重大活动志愿服务、统筹承接治理项目等服务,为社区治理引才聚智搭建新平台。

新泰市通过建立一本“房、人、事”三清台账,打牢社区治理基础。2024年以来,全市开展“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活动,组织社区工作者联合网格员、志愿者常态化入户排查走访,实行一走、二看、三听、四聊、五议、六办、七回头“七要诀”工作法,建立起包含 10.23万套房屋,25.67万人口、5086件居民诉求的“房、人、事”三清台账,实行动态更新、挂账销号,为社区治理摸清底数。

在社区工作者之家,有一幅社区分布作战图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详细标注了全市42个社区的地理位置、社区类型、社区工作者配备、居民数量等信息。“这幅作战图为全市重点任务、重大活动及居民诉求的资源调配提供了有力支持,能精准定位、统筹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新泰市委社会工作部一科科长陈洁介绍。

“一支队伍+一组对子”构筑社区治理新生态

“打造一支志愿服务队伍”是“六个一”能力提升工程为社区治理赋能聚力的重要保障。新泰市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建立健全“党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指导社区深入挖掘党员、热心居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组建起134支社区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2400余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政策宣讲、普法宣传等活动500余场次,并培育出20支优秀品牌队伍,为深化社区治理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陈洁说。

小协镇协庄社区推出“党员代理儿女”志愿服务新模式,78名党员“认亲”86户孤寡老人,常态化提供生活帮办、健康照料等服务。“他们一有空就过来和我聊天,还帮我打扫卫生、收拾床铺、做饭,真是太好了。”76岁的孤寡老人林付善说。

“结成一组联系帮扶对子”则要求社区工作者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运用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区活动等工作方法精准服务、纾困解忧。根据要求,每名社区工作者至少结对2名居民,目前已结对联系1817户居民。

“一批项目+一项品牌”提升社区治理新效能

“智慧社区平台运行后,可以看到辖区内监控、重点人员识别、GPS定位等信息,对平安社区创建起到积极作用。”青云街道福田社区党委书记王康说,社区推出的老年人智能手环,时刻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同时,领办建设3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打造“就业创业一条街”,推出日间照料中心一日两餐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

聚焦网格化管理、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更新、新老居民融合等工作,新泰市建立健全“1+2+N”项目治理体系,采取“揭榜”攻坚模式,指导每个社区每年确定1件党组织书记突破项目、2件以上民生实事项目、N件社区工作者领办项目。

新泰市还采取“撬动社会资源+挖掘社区内生资源+盘活社区阵地资源”方式,培育近500支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为社区治理服务项目落地见效提供有力保障。按照“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建设要求,全市实施社区治理创新创优工程,并通过开展高校课题合作研究、优秀社区工作法评选、观摩学习交流等方式,培树特色党建品牌。

“我们出台了《关于推进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社区治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岗位清单、导师帮带、考核管理等工作制度。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经费保障,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新泰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路代俊说。

(本报通讯员 许长红)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