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坚持党建引领,以接诉即办为抓手,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层治理的全过程落细、落小、落实。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真正了解民意民情民需。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是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聚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是以市民诉求驱动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苏家坨镇党委、政府厚植为民情怀,增强为群众服务本领,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每一个诉求、每一个建议都作为心上事,通过深入调研、见面沟通、多方联动等方式了解居民的真实诉求,推动从办好“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力争实现未诉先办。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千方百计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需要什么、期待什么,社会治理就重点关注什么。在党建引领接诉即办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站稳人民立场,持续深化改革,明确职责、优化流程、完善政策,从而实现高质量为民服务。接诉即办关键在“办”,解决是硬道理。针对房屋滴漏、水压不足、停车难等民生问题,苏家坨镇党委、政府要求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主动向前,积极协同,通过议事协商机制,共同破解社区治理难题;针对游商占道经营、随意张贴小广告等高频诉求问题,各承办单位坚持上下同心“一盘棋”,进一步压实责任,做到巡查到位、监管到位、执法到位,多管齐下防止问题反弹;针对垃圾分类、堆放杂物等问题,各单位突出常态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联合开展摸排调查,加强风险预判,有效防范和处置突发情况;针对有可能引发诉求的隐患点,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提前做好工作提示,畅通居民反映问题渠道,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执政不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独角戏”,而是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的“大合唱”。苏家坨镇在推进党建引领接诉即办过程中,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区委工作要求上来,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每一件诉求都办到群众心坎里。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搭建各类群众议事平台,充分利用“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机制,主动上门、见面办件,耐心听需求、细心做工作、用心想办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相关承办单位用好“吹哨报到”、“每月一题”等工作机制,上下协同、合力办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推动“接诉即办、有一办一”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提升为民服务效率。村(社区)通过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服务站,科学化解各类矛盾。同时,加大法律服务支持力度,明确法定责任、规范群众诉求办理程序和时限,着力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提高办件效率。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只有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深入细致做好为民便民安民工作,才能夯实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面对接诉即办事件,苏家坨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快速响应、高效办理,第一时间与诉求人取得联系,加强面对面沟通交流,耐心倾听诉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深挖问题根源,多部门协同联动,快速、有效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坚持紧盯全程、持续追踪,聚焦群众热点诉求开展专项治理,紧盯关键问题,精准施策、高质高效推进解决,并及时反馈工作进展与成效,切实为民解难题、办实事;坚持拓宽思路、主动服务,针对共性诉求举一反三,研究共性问题成因,注重从理念思路、工作机制等方面优化解决,主动向前一步,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作为”转变。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地区办事处副主任)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