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风帆劲 荆江奔流新潮涌——湖北省荆州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掠影

编者按: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治理,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湖北省荆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夯基础、固根本,强发展、促提升,聚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优势。

党建引领,夯实善治根基

“希望小区有一个可以开展文化休闲活动的地方!”顺应群众呼声,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胜利街道工农村社区红景嘉园小区党支部联合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召开民主议事协商会,通过物业服务企业出“空间”、业主委员会出“书柜”、业主捐“书籍”的方式,将小区闲置角落打造成共享图书角,既为居民文化休闲提供了空间,也为邻里互动交流提供了场所。

以小区党支部为“主心骨”、业主委员会为“当家人”、物业服务企业为“大管家”、街道和社区为“后援团”、志愿者团队为“帮帮团”,形成小区治理架构,是荆州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全覆盖建立市、县两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党委书记担任总召集人;全方位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在农村完善“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在城市完善“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选优配强小区(楼栋)党小组长7570名,推选党员中心户1.84万个,延伸党组织联系群众触角。

以邻里和、邻里学、邻里议、邻里帮、邻里乐、邻里颂“六邻服务”解锁社区治理密码;以一主引领、两会协同、五方共联的“125”模式做精小区“微治理”;以摸家底、拉家常、帮家务、寻家宝、塑家风“五家”工作法共建幸福湾组;以“十户联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在街巷,楼栋长定期上门收集居民诉求,常态化开展“党员敲门”、“家园卫士”等行动;在湾组,党员中心户带头开展政策宣讲、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荆州市把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化为一项项具体举措和行动,推动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

围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荆州市组建专班分批次深入各乡镇(街道),与县、乡、村干部座谈,针对涉及基层高频民生兜底事务重点征求意见建议,着力破难点、通堵点。“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对应乡镇(街道)成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等临时性议事协调机构”、“不得以加挂室内牌、房门牌、电子牌等形式,变相增加村级组织牌子数量”、“不得以上传工作场景截图、录制视频等作为评价村级组织是否落实工作的主要依据”……一条条负面清单,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纷纷点赞。

“以前填表、报材料占用很多时间,现在我们照‘单’履职,有更多精力学习政策、走访群众,更好地去做服务。”荆州市沙市区解放街道荆襄河社区工作人员小胡说。

将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工作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关于规范村级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指导性文件,健全《荆州市村级组织履职事项清单指导目录》,建立村级事项准入退出机制和监管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基层任务“超纲”。常态化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问题线索征集,突出问题导向,紧扣规范督检考、规范借调干部、规范明晰基层权责等加大核查通报力度。荆州市、县两级同向发力,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让基层干部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2024年以来,累计向乡镇(街道)划转行政和事业编制2098个,清退抽调干部44人,清退借调社区工作人员36人,整合解散工作群组1.1万余个,推动村(社区)平均减牌14.6个,23家市直部门围绕27个具体方面汇编工作指引,让基层减负“有据可依”。

基层治理优不优,关键在于队伍强不强。荆州市聚焦破解基层干部难选、难管、难留等现实问题,大力实施“群雁工程”,一体推进“头雁领航、名雁示范、强雁振翅、外雁归巢、弱雁齐飞、雏雁成长”六大行动,以“雁阵效应”赋能基层治理。

出台“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实施办法,强化教育培训、监督管理、考核评价、关心厚爱、组织保障等26条具体举措;实施“青蓝计划”,细化13项“传、帮、带、评”措施,推动234个后进村与先进村结对帮扶;扎实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147人。采取区级统招、街镇统管、社区使用的原则,加大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力度;探索建立后备人才库,推进“四岗十八级”职业体系建设;与长江大学合作共建,成立全省首家校地联办的社会工作(社区治理)学院,常态化开展基层治理创新指导、人才队伍培育等,夯实基层治理硬支撑。

“新”心相融,汇聚共治合力

“吾悦广场很大,能不能开辟一个专用通道,让我们能直接到店取货?”、“我们众包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感觉压力非常大,能不能提供一些免费心理疏导?”、“三轮车上牌地点只有固定的一个,能不能设立就近上牌点?”……2025年1月15日,荆州市召开“展现新担当 凝聚新力量”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座谈会,来自网约配送、快递、物流、网约车、家政保洁、网络主播等行业的52名新就业群体代表,围绕日常工作中的急难愁盼摆问题、谈想法、说建议,与会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逐一现场回应解答。

“对‘小哥’提出的问题,我们会同各行业党委逐项梳理、分类转办、跟踪督促,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荆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如何确保新兴领域党建这个重中之重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荆州市坚持“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一步一个脚印不懈探索。

调整充实32家党政部门、群团组织为“两新”工委成员单位,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和统筹协调机制。扎实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摸底排查,坚持“摸排+调研+攻坚”,准确掌握新就业群体基础信息。成立网约配送行业党委,推动全市58家快递企业、7家网约配送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加大重点群体和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力度,发展新就业群体党员40名,跟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6名。聚力开展“强基固本·暖新聚力”行动,主动争取把“开展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行动”纳入2025年度市长领办党建项目,统筹部门合力开展“暖新行动”。依托“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探索开展新就业群体服务试点项目,抓实打造友好场景等项目支撑。针对网约配送高校进门难开展专题会商,助力打通高校配送服务“最后一百米”。选取重点商圈街区、火车站、大学城等人流集中区域,建设10个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示范站点。

“以前我们找不到休息的地方,现在大家累了就到驿站歇歇脚,这里冬暖夏凉,就像一个温馨港湾!”说起身边越来越多的暖“新”驿站,网约配送员周小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听“新”声、解“新”忧、聚“新”力,向“新”而行,有效激活“融”动能。在楼宇商圈,1200余户党员商户亮牌经营、作出服务承诺;在中心城区,66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党员代表组建“荆江先‘蜂’”志愿服务队,示范带动新就业群体化身基层治理好帮手,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服务下沉,升腾长治温度

“年纪大了腿脚不灵活,以前上下楼梯很吃力,几天都出不了一次门,现在电梯装好了,我每天下去溜达二三趟!”家住洪湖市新堤街道园林社区水利生活小区的冯大爷,对单元楼加装的新电梯赞不绝口。

洪湖市立足群众需求开展加装电梯意见征集,怎么建、建在哪?部门、社区与群众共同协商,最大程度满足群众需求,助力幸福生活“一键直达”。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荆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以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行动为抓手,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巩固拓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社区、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等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开展“四下沉”(宣讲下沉、服务下沉、调解下沉、指导下沉),当好“四员”(政策宣讲员、民生服务员、矛盾调解员、发展指导员),常态化开展社情民意征集、“平安守护”行动,共同办好“合民意、质量好、可实施、可持续”的民生实事。

聚焦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题,按照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理念设立老年助餐幸福食堂;聚焦解决充电难问题,深入开展市场摸排,精准对接属地意见、群众意愿、车主需求,科学规划充电站布局及建设;聚焦改善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全域开展清渠洁岸、清洁家园行动等行动,以“小切口”助力“大治理”。2024年以来,全市3万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累计解决问题3.62万个,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完成领办民生实事907件;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农村寄递物流建设、户外工作者驿站提升等重点民生事项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2025年1月20日,荆州市162个寒假“爱心托管班”全部开班,500余名青年志愿者陪伴孩子们制楚简、捏泥人、剪窗花,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传递正能量,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成立荆州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启动“荆小爱”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基金,广泛链接资源,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项目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以社区为主阵地,积极争取省级支持,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聚焦“一老一小一新”、城乡社区治理等,引入专业力量参与40个“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试点项目,以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力量,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又一抹亮丽风景。

数据赋能,打造智治样板

“锦洲街五巷30号旁边的路灯不亮,请及时修理!”石首市笔架山街道的居民赵先生将一次散步时发现的“小问题”向“网格啄木鸟”党建智慧平台反映,第二天一早便收到平台反馈,当天供电公司便安排人员到现场核实并进行检修。

石首市广泛发动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货车司机、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等群体加入“网格啄木鸟”队伍,充分发挥他们覆盖面广、易发现问题的优势参与基层治理,搭建起城市“网格啄木鸟”党建智慧平台。“群众通过‘网格啄木鸟’党建智慧平台反映的问题,由12345热线平台统一受理。”通过科技赋能,石首市以“管理全覆盖、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为目标,不断延伸社会治理触角。

“网格啄木鸟”队伍,助解居民大烦恼。通过收集、审核、派单、处置、回访“五步工作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工作闭环,构建“网格啄木鸟”发现问题、政府解决问题的基层“微治理”链条。从下沉党员到新就业群体再到热心群众,石首市“网格啄木鸟”队伍已经扩充到1万余人,基层治理“朋友圈”不断壮大。

荆州市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探索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智”促治,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松滋市整合汇集来自市民端、干部端、部门端“三端”的民生诉求,打造全新的“民意速办”民生诉求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到全域民生诉求“一个口入一个口出”,有效实现全量收办、接诉即办、速接速办、未诉先办。荆州市荆州区推出农村社会数字化治理平台“金豆工程”,通过金豆评分、积分兑换,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村级治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荆州市落实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依托市级12345便民服务热线智能化平台,加强民情数据分析,把握“选题、破题、答题”三个环节,探索以“一月一题”“双月一题”等形式,统筹开展8项共性问题专项治理,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荆州市连续4届16年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蝉联全国综治“长安杯”。

一串串足迹映衬出担当有为的不懈坚守,一幅幅画面诠释着矢志为民的执着初心,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治理温度。荆州市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聚力共治、实干攻坚,在加快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的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报通讯员 王攀 汤呈祥 邓磊)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