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两新”工委、省慈善总会等8部门单位联合启动“新就业群体慈善急难救助”项目,通过慈善应急性、补充性救助,进一步减轻此类困难对象的经济负担。
项目启动现场,项目受益者、外卖配送员王成智说,2023年底发生交通意外后,他不断感受到各方带来的温暖,南京已经从“他乡”变成自己的另一个“故乡”。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就业群体既是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共享者。
但有调研发现,新就业群体普遍面临单独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遇到紧急困难时,容易陷入生活困境。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安徽省广德市委社会工作部日前推出“困难新就业群体关爱基金”项目,通过建立“大病帮扶+急难救助”双轨机制,为市域内困难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及其直系亲属提供精准帮扶。该基金首期计划注入支持资金50万元,并同步向社会开放募捐通道。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委社会工作部去年以来,探索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西湖区不仅通过党建联建、提升新就业群体学历技能等方式打造新就业群体全域友好场景,还引导蓝天下(浙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等一批爱心企业为新就业群体慈善项目献出爱心。
北山街道慈善分会“星耀曙光·暖心暖新”项目、西溪街道慈善分会“三新学堂”赋能成长项目、灵隐街道慈善分会“以心暖新 为新护航”项目……西湖区慈善总会11个镇街慈善分会还设立面向新就业群体的慈善项目,引入各类社会款物捐赠,分别募集5万元善款,帮助新就业群体解决燃眉之急。
为进一步关爱帮扶新就业群体,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委社会工作部去年会同云岩区红十字会,探索成立新就业群体关怀帮扶的云岩区“暖新护航”基金,定向用于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帮扶、困难救助,首批资金和物资由爱心企业捐赠,共计10余万元。
作为全国制造业名城,广东省东莞市100家“两新”组织党组织发起成立“新就业群体关爱基金”,首期筹集善款16万元以及总价值130余万元的慰问物资,帮助解决新就业群体遇到的因伤致残、因故致困等急难愁盼问题,引导民营医院、保险公司等单位为网约配送员提供免费体检,为快递员免费提供莞康无忧健康险。同时,建立新就业群体生活困难等“三类重点群体”清单,采用“N+1”帮扶模式,由N个“两新”组织党支部结对帮扶1个重点对象,从生活需求、资金需求、就业需求等方面提供持续兜底救助。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部分新就业群体选择将孩子带到工作的城市一起生活,但因新就业形态工作模式灵活等特点,不能保证照顾孩子的时间。
2024年9月,民政部、教育部等21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在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关爱、精神文化生活、城市融入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帮助跟随新就业群体父母来到城市的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此外,为了营造“从业者安心工作、家属稳定增收”的良好环境,一些地方围绕新就业群体家属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山西省临汾市为解决新就业群体困难需求,近期启动新就业群体家属创业就业活动,非遗传承人、家政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了现场推介,向新就业群体家属全面介绍产品特色、就业前景、市场规模,促进新就业群体家属创业就业。
(本报记者 赵雪)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