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烦心事就是自己的‘心头事’”(社会工作领域先进人物)

每当看到问题解决后群众满意的笑脸,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琴城镇琴台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小娟内心也仿若鲜花绽放般灿烂。“群众的烦心事就是自己的‘心头事’,他们的事办妥了,我心头的结也就解了。”黄小娟说。

居民的笑脸是工作的动力

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解决好居民诉求是黄小娟的工作目标。

黄小娟刚成为琴台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的时候,南丰县正对全县残疾人用三轮车载客行为进行大力整顿,涉及社区内20余名残疾居民。一些人想不通有怨气,黄小娟便带领社区工作者上门,白天见不到人就晚上登门,逐户耐心讲政策、分析利弊,并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推动政府出台帮扶措施,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岗位。看到残疾居民有工作后的笑容,黄小娟感到十分欣慰。

在入户了解居民需求的过程中,不少居民提出办理低保、身份证等事项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黄小娟想,能不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把这些事给办了?借着南丰县推行“城区10分钟政务服务圈”数字化、便利化改革的契机,她便主动提出先行先试。

在上级部门指导下,黄小娟和社区工作者加班加点,在大量走访群众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出涉及办理的四大类75项高频事项,并依托数字化平台,打通公安、民政等信息孤岛和审批权限,建立“一人一档”居民数据库,助力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便民服务站,实现“全城通办、就近可办、无证能办、一次性办”目标。在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居民在家门口就可办理“异地就医直报”等事项。近三年来,社区便民服务站已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3500余件。

社区老年人的“亲闺女”

“小娟书记帮了我大忙!比起亲闺女来,她可一点也不差。”九旬老人黄婆婆逢人就夸。

黄婆婆在社区的公租房小区独居,随着年纪增长,上下楼变得十分困难。老人想把房子调换到一层,又不知道找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黄小娟跑到住建、民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并领着老人实地看房,最后帮助老人选中了理想的房屋。考虑到老人年纪大,黄小娟还经常上门看望或电话联系,询问黄婆婆的身体状况。

把老年人关心关爱好,是黄小娟工作中的一个重心。

90多岁的陈爷爷在老伴去世后一人独居,因高血压需长期服药,为减少做饭的麻烦,每天只煮些面条当饭。黄小娟了解情况后,安排人员为老人代买生活用品、药品等,并每天定时送餐到家。后来老人回到子女身边后也不忘送来感谢信,感谢社区工作者的照顾。

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社区还牵头打造了全县首家智慧型养老服务中心、开设老年人幸福食堂、组建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搭建“居民之家”平台等。2021年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社区儿童的“小娟妈妈”

每到寒暑假,社区都会组织志愿者在“居民之家”开展写字、唱歌、舞蹈等免费培训活动,吸引了众多孩子前来,为双职工家庭省了不少心。

外卖配送员小鲁离异后,一到假期就发愁,是待在家陪伴刚上初中的孩子还是继续工作。自打社区设立寒暑假免费培训班以来,孩子在假期有处可去,让他长舒了一口气。

为了促进社区儿童健康成长,黄小娟牵头组织成立“心雨爱心团队”、“小娟工作室”,发展爱心志愿者59人,常态化开展亲情连线、心理热线、集体生日、青少年法治讲堂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成长中感受到温暖。

刚上大学的欢欢自幼与身患残疾的爸爸、奶奶一起生活,拮据的生活让欢欢变得自卑。上初中后,欢欢羡慕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但却不想增加家里负担。在偶然一次的社区“集体生日”活动上,黄小娟注意到这个在角落一声不吭的小女孩,在大家的鼓励下,欢欢把“想买一辆自行车自己骑着去上学,不想再麻烦爸爸来回接送”写在“心愿卡”上。第二天,当看到黄小娟送来的新自行车和一同前来的专业陪练时,欢欢激动不已。

“是‘小娟妈妈’点燃了我人生的梦想。”从沉默寡言、见人就躲的小女孩,到如今的开朗活泼,欢欢说起自己的变化,对黄小娟充满感激。

(本报记者 陈丽英 通讯员 王富国 雷娜娜)

(黄小娟简介:江西省南丰县琴城镇琴台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党的二十大代表,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