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依托“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以“榆里乡商”品牌创建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民主协商、居民自治、共建共享,建立城市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畅通“议”的渠道。小区党支部畅通“议”的渠道,打通居民群众表达诉求、建言献策的“梗阻”,实时发现居民“痛点”、民生“堵点”,提升精准治理能力。一是入户走访听民意。通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物业服务人员、党员中心户、在职党员等定期上门走访,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二是线下线上听民意。结合小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利用街头巷尾闲聊、文化广场活动等时机,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微信群、意见箱等方式,拓宽群众说事渠道。三是座谈恳谈听民意。小区党支部每月邀请小区内的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在职党员、楼长、网格员等召开座谈会、恳谈会集中说事,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收集上来。
保证“议”的方向。小区党支部建立小事、大事、难事“三事分级”提议制度,对提交协商的议题进行审核把关,保证协商方向不偏离。一是小事小区自办。对涉及利益主体少、政策规定明确的公共事务和居民自治事务,组织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党员(居民)代表以及利益主体协商自办。二是大事协商联办。对涉及面广、利益主体多、政策难以全面兼顾的公共事务和居民自治事务,组织各个层面、各方主体广泛协商,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三是难事上报帮办。将小区党组织无法组织协商和无法整合资源解决的事项,由小区党支部按照组织程序提交社区、街道、区级议事协商平台协商解决,最大限度地回应群众诉求。
提升“议”的能力。推动小区事务共商共建,让小区治理从“背对背”转为“面对面”。一是明确议事主体。把街道、社区、小区和党组织、业委会(物管会)、社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党员(居民)代表、共建单位等作为议事协商的主体。二是建立议事制度。建立党群联席会议制度,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召开。对小区路面整修、设施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维修资金使用等大事难事,合力共议协商,形成解决方案,及时公布办理结果,并接受居民评议。街道、社区、小区共计召开党建联席会议560次,议定事项300项,解决问题300个。三是搭建议事平台。依托社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站)、小区亭廊、休闲空地、健身广场等室外公共设施建设党群议事厅345个,打造了路西街道柳西社区“小板凳议事会”等议事协商典型。
落实“议”的结果。党群联席会议通过的事项或形成的方案,涉及小区业主利益的大事实事,依照民法典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由业委会(物管会)主持,召集小区业主或业主代表讨论表决通过方可执行。通过党群联席会议,先后协商解决改造老旧小区169个,惠及1.6万户居民;506个小区通过议事协商,安装1151个充电桩车棚。
保障“议”的质效。采取“联、选、用、育”工作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主体,让服务更专业更精准。落实共建制度推动开展共建服务。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优选合法诚信、热心公益的经营主体开展服务。用足用活志愿者、网格长、企业服务人员等队伍开展上门服务。大力引进和培育社会组织,发挥专业力量开展服务。目前,共有市、区两级“双报到”单位162个、党员1.4万名,校地共建大学10所。167家物业服务企业、53家企业、289家个体工商户、32家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作者系中共晋中市榆次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