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和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部署,深刻把握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开展“泉新向党”行动为总抓手,从夯基础、优服务、强引领三个方面入手,坚持“三聚焦三推动”,不断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质效。
聚焦固本培元
推动“组织力量”转化为“攻坚力量”
理顺体制机制。召开市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工作会议暨“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推进会,调整充实“两新”工委委员名单,细化明晰“两新”工委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建立分工协作、议事决策、督促落实的高效工作机制。坚持述职评议考核机制,市县两级“两新”工委向同级党委述职,行业(综合)党委向同级“两新”工委述职,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
抓实“两个覆盖”。深入实施“两巩固一提升”专项行动,以乡镇街道(园区)为单位成立173个摸排走访专班,开展“地毯式”走访摸排,实时精准摸清新兴领域企业数量、分布和党员情况,灵活运用“建、联、挂、靠”等形式组建党的组织,2024年新组建新兴领域党组织105个,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单独组建党组织的,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群团组织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截至目前,全市“三有”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90.77%、89.67%。
育强党务队伍。持续深化新兴领域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强化一线帮带,推动各县(市、区)选派295名党员处级干部兼任347家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一对一”精准赋能。以培养新兴领域党务干部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为目标,创新“党建+产业”、“党建+行业”融合路径,构建市区联动“1+N”轮训体系——市级层面每年至少举办1期示范培训班,强化顶层示范;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开展专题培训,靶向提升能力。2024年以来,累计带动县级开展集中轮训42场次,培训新兴领域党务工作者超2050人次,形成“市级示范引领、县级全域覆盖”的常态化培养格局。
聚焦服务管理
推动“治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
筑巢引“新”。实施“泉新友好”行动,明确5条具体措施,以县级为单位试点暖“新”友好社区创建,将服务内容延伸嵌入到新就业群体工作环境中,第一批授牌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小区)40个,推动服务阵地由场所式向场景式转型。将对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纳入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突出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全市累计建设暖“新”驿站500多个,提供饭菜加热、应急充电、临时歇脚等多种服务,配套开发暖“新”驿站电子地图,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构建“暖‘新’15分钟服务圈”,让新就业群体在城市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关怀舒“新”。瞄准需求提供精准服务,统筹优势资源,建立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法律护航工作站,引导各类调解组织、法律服务机构等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帮助,保障合法权益。2024年以来,全市共处置相关案件76件,涉及新就业群体86人,金额263.11万元。以“泉新向党·情暖刺桐”为主题,开展“点亮微心愿”、“惠新餐”、“寒冬送暖 粥香情长”、“暖冬公益行 岁末同欢宴”等活动800多场次,增强新就业群体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治理融“新”。推行“以服务换积分、以积分享政策”管理办法,累计吸纳5600多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兼任网格员,通过随手拍、顺手做等形式,上报基层治理问题8700多个。探索“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的参与渠道,在新就业群体中成立志愿服务队45支,总人数超1000人,开展各类“小而美”的志愿服务活动120多场次,服务基层群众6000多人次。对在基层治理中表现优异的新就业群体进行表彰奖励,全市有12名新就业群体获得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选树“最美快递员”、“最美网约配送员”104名,有效调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聚焦党建强、发展强
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支部建在车间上。在车间、班组和工程项目一线成立党支部、党小组543个,培育创建“红色车间”236个,设立企业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技术攻坚小组等,创设党员“三诺”、“二亮一比”、“我为企业献一策”等活动载体。近年来,党员职工累计为企业建言献策7.5万项,承担技术突破项目3222项,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
党建赋能产业链。打造“深化‘党建入章’、争当强企先锋”党建品牌,成立24个产业链党委,链接各类党组织1655个、党员8800多名,构建“党组织+行业协会+链上企业+专业市场”的融合型组织架构,落实定期议事、挂钩联系、问题帮办等措施,促进政策、资源、人才在链上集聚,为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注入新活力,促进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激活行业新动能。持续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和改革发展,先后打造出晋江安海商会、晋江市伞业协会等一大批党建品牌,晋江优秀企业家群体被评为“八闽楷模”。泉州市泉安企业商会等3家商会被全国工商联认定为全国“四好”商会,泉州市包袋同业商会等15家商会被福建省工商联认定为省“四好”商会,为行业创新升级树立榜样,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由福建省泉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