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晋江市

党建强链增信惠企 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建立党建强链、增信、惠企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党建领航、产业赋能、企业受益的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格局。

组织强链,推动党建共建联建

晋江市沿着产业链织密建强组织链,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从“两个覆盖”、典型打造,转向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全要素综合赋能。

严密组织体系。启动实施“产业链党建三年行动”,从全市遴选9个主要产业,由发改、工信、科技等涉企职能部门作为链主,同步成立9个实体化运作的产业链党委,常态开展资源整合、服务下沉、要素赋能等党建强链惠企活动,并推动链上企业、上下游机构党组织之间开展党建共建联建。2024年以来,新增链上企业(机构)119家,链上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

强化力量协同。在产业链党委发挥作用基础上,各镇(街道)明确1名副科级干部或优秀职级干部兼任企业党委专职副书记,市委同时选派产业链党建工作指导组、驻链党建专职干部下沉指导,形成“链上市直统筹、点上属地负责、市级专班指导”工作体系。同时,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市场化力量辅助作用,推动行业运行监测、人才评定初核等公共服务事项逐步转移由行业协会党组织牵头实施,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运行机制。结合推进“三区联创”试点创建工作,建立产业链“组织共建、发展共商、资源共享、队伍共管”四项机制,由产业链党委每年实施1个党建重点项目,牵引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要素综合赋能。比如,食品产业链党委充分整合社区、园区、厂区资源,联合食品行业协会、豪新食品市场、社区党组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一体化供应链交易平台,链接12万家上下游企业、超50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市场,促进“晋品出海、货通全球”。

融合增信,打造协调联动枢纽

晋江市注重发挥产业链党委协调各方、联动企业的枢纽作用,推动各类要素向链上企业集聚,让企业从党建工作中增信心、得实惠。

与公司治理融合互促。推动链上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经营决策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100%“三有”民营企业(有固定经营场所、有常态经营、有10人以上员工)把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2/3的企业党组织书记进入董事会或监事会,3/4的企业党组织获权负责公司人事人才工作。同时,把党建纳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畴,推出40个民营企业党建品牌,总结形成21个民营企业“党建增信”实践案例。

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由产业链党委牵头组织链上企业对接“大院大所”、人才科创飞地,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定期开展创新项目、招才引智对接活动。2024年以来,共推动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000项、金额超5.6亿元,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连续5年增长超20%。

与人才引育高效衔接。产业链党委牵头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深度参与自主认定、柔性引才等政策制定,累计支持240家链上企业自主认定人才1059名。实施人才助力产业升级“三航工程”(企业家素质提升“领航工程”、产业升级“启航工程”和博士助力产业“远航工程”)、“红色出资人”培养工程,开设6期“领航班”、“混沌创新班”,累计培训年轻企业家226名,保障企业做好代际传承。

服务惠企,激活红色发展动能

晋江市坚持将凝聚人心、服务发展作为产业链党建的立足点和发力点,做到“产业有所需、企业有所呼、组织有回应”。

引领集群发展。发挥产业链党委特别是链主部门的统筹协调功能,集中力量、集聚资源解决链上企业共性需求,增强产业发展集群效应。比如,鞋产业链由产业链党委作为桥梁纽带,通过与安踏、特步、361°等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孵化培育有潜力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做细精准服务。线上借助智慧网格平台“企业诉求”模块,线下开展“争当机关强企先锋”专项行动,组建“强企先锋服务团”,闭环帮扶企业解决各类诉求问题345项。同时,高标准建设3个园区“党建+”邻里中心,打造集政务、商务、娱乐为一体的园区党群综合体。

优化正向激励。出台新兴领域党群工作者激励优待13条措施,实施民营企业党务人才储备培养工程,对党建工作出色的链上企业,给予用地、金融、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奖励政策,不断提升党建惠企力度和党群工作者获得感。

(本文由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