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加速发展,催生一大批新就业群体。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主动适应新兴领域发展形势,先后成立快递物流、网络餐饮、直播协会、汽车公会、永商网红城、苏坑电商园等党支部,积极打造“‘新’心永向党”党建工作品牌,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精准摸排,夯实“新”基
永春县委社会工作部组建后,由部领导带队,针对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迅速成立调研组,利用走访调研、建立台账、规范管理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底数。
走访摸底。切实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起底”活动,深入桃城镇、石鼓镇、下洋镇等12个乡镇、27家新业态企业(行业协会)等进行调研走访,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全面摸底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建立台账。根据地域分布、职业特点、就职情况等进行分门别类,建立动态台账。经摸排统计,全县共有新业态企业11家,货车司机2817人、网约车司机327人、快递员535人、网约配送员220人、网络主播51人。
规范管理。健全“常态化摸排、动态化组建、规范化提升”工作机制,推动新兴领域党员应纳尽纳、应管尽管;对符合条件的新兴领域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共建”等形式,做到应建尽建。2024年以来,根据新兴领域行业特点、产业布局、人员流动等情况,建立党组织3个,摸排党员14名。
协同推进,“新”域共治
永春县以“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方式,综合党员人数、区域分布、企业类型等各方面因素,依托平台、制度、职责等凝聚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和群体。
明责任。构建“党建+行业”共治平台,完善“每月一调度、每季一会商、每年一督导”工作机制,细化任务目标、落实进展清单、明确具体任务,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
建制度。将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定为“两企三新”党组织“共享党日”,县人社局、县科技局等16个涉企部门轮流承办,实行“一月一主题”,搭建非公有制企业与涉企部门常态化对接“红色通道”,构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搭平台。依托3个园区“党建+”邻里中心,打造产业孵化平台,建强新业态群体活动阵地。通过组织共建、工作共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促、成果共用,搭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联盟,推行休憩、充电、热饭等“8+N”服务,进一步提升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服务活动23场,受益人群超1万人次。
精心布局,暖“新”服务
永春县积极拓展服务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就业群体关爱工作。
阵地贴心。构建“1+X”便捷服务阵地,以工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依托“党建+”邻里中心等场所建设26个暖“新”驿站,打造友好社区、友好小区等“友好场景”6个,构建新就业群体暖心服务圈,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超1200人次。
活动暖心。制定政策服务清单和活动服务清单,常态化开展“春送祝福、夏送清凉、秋送安康、冬送温暖”、“永暖新春 共启新程”等活动23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健康义诊、走访慰问等服务超1000人次,累计发放暖心礼包1000多个。
机制用心。建立诉求机制,畅通“零距离”服务渠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诉求转办台账,“一站式”回应解决群众诉求。截至目前,全县已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合同75份,协调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落户、就学等问题8个,收集新业态企业问题诉求2件、办结2件。
引导参与,激活“新”力
永春县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入户职业优势,引导他们通过随手拍、随时报等方式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促担当。推深做实园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做好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和群体服务保障工作,累计吸引500多名新就业群体代表“回家”报到,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
促作为。常态化开展“三亮一比”活动,鼓励党员亮身份、车辆亮标识、服务亮承诺、行动比成效。树立行业典型,争当人民建议征集员、服务群众代办员等“六员”。成立“桃源‘新’力量”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工作中发现的异常事件、突发情况及时上报社区。
促尽责。建立“社区报到、参与服务、获取积分、引导激励”闭环运行机制,聘任“兼职网格员”10名,开展优秀代表评选活动,表彰“先锋骑手”5名、“先锋车手”5名,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53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主动到社区报到参与基层治理,协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3件。
(本文由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