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作为“中国西洋参之都”,着眼于放大西洋参产业基础优势和带动作用,以“优基础、补短板、强科技、做品牌、促融合”为路径,围绕高效栽培、精深加工、商贸物流、品牌文化等工作重点,强化要素支撑、补齐短板弱项,聚力打造“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蹚出一条特色农业的增收致富路。
联建聚势,夯实发展基础
文登区以组织链串起产业链、做强服务链、赋能发展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联动、整体推进的发展合力。
产业空间有机衔接。张家产镇党委牵头成立西洋参产业协会,由区委“两新”工委统筹指导,现有会员企业35家,由中国西洋参大田栽培首创者王文水任首任会长。西洋参产业协会依托西洋参样板片区优势,采取“样板片区+国有资本+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开展共建合作,涵盖片区内14个村和6家龙头企业,覆盖党员330名,辐射带动全区8000多名农民增收致富。
链上组织孵化培育。聚力打造“党建引领·共富参乡”党建品牌,依托西洋参产业协会开展党组织分类管理提升行动,采取“同行共育组建一批、以强带弱帮扶一批、辐射示范带动一批”等方式,确定2个孵化培育型企业、6个示范引领型党组织、6个互鉴互学型党组织、2个帮带促进型党组织,统一开放党建阵地,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微党课等活动,提升组织力。
联动机制协同落实。建立西洋参产业协会联席议事会议制度,制定议事章程和年度发展计划,协会与龙头企业结对,制定“活动、人才、资源、项目”四张需求清单,吹哨解决问题。建立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吸纳涉农、金融、工会等部门和群团组织组建党群共建、项目招引、金融服务等6个“帮帮团”,协助会员企业资源对接、拓展市场,延伸西洋参产业链发展路径。
协同聚力,打通发展梗阻
西洋参产业协会通过协同种植户、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各方力量,积极整合资源,构建起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的西洋参产业服务体系。
人才共育。西洋参产业协会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搭建平台,建立西洋参研究院,组建西洋参“三产”专家团队、导师智库,2024年到西洋参种植地提供免费技术指导200余次。针对西洋参轮作、新品种选育、新产品研发创新等难题重点攻坚,加快“基质培育”、“林下种植”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实验研究,推动西洋参向药物制剂、药膳、保健品、特医食品、日化品等精深加工产业拓展,在稳步提升参源品质的基础上增加产品附加值。
设施共用。由西洋参产业协会牵头,会员企业齐心协力,共同建设了占地19亩的参乡中药材仓储物流园,年可周转西洋参达3000余吨,强大的吞吐能力使其能够充分满足周边2.4万亩西洋参的仓储物流需求,并且免费对各村参农开放,有效解决西洋参存储难问题。
产品共销。紧抓西洋参产业“二次飞跃”的窗口机遇期,依托西洋参交易中心建立西洋参电商产业园,充分发挥产业园集聚效应,通过西洋参产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带动引导,创新与电商平台合作形式,引导和培育直播带货达人,打造网红品牌,探索建立以数字化营销为主的多元销售矩阵,提升文登西洋参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融合聚能,激活发展引擎
文登区聚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产加销全链协同、农文旅业态融合、科农贸整体推进”的发展路子,实现“农业兴”到“全链强”。
强化空间集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推西洋参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壮大产业集群,引导参状元、继振参业、颐佰堂等龙头企业向“西洋参+加工”延伸发展,推进西洋参烘干车间、“药食同源”产品加工中试、西洋参饮片中试加工车间和GMP车间、“参状元”西洋参精深加工等项目及“药食同源”生产线建设,提高西洋参附加值。
推动品牌提升。挖掘参源精神内涵,将口子李村参源馆打造为红色研学基地,邀请全国劳动模范王文水担任基地导师,寻根溯源,打造“参源”文化品牌。加大对西洋参的科学普及力度,通过举办“文登西洋参文化节”等活动,打响文登区“西洋参之乡”特色经济品牌。
加强辐射带动。深入挖掘西洋参特色资源,建设西洋参餐厅、休闲民宿、参源公园,创新探索“农文旅”融合新模式,结合西洋参种植、加工以及传统膏方和手工蜜片等工艺,打造采摘品尝、加工观摩、民俗村等休闲旅游观光带,通过筹办全国西洋参药食同源大会等,增加文登西洋参文旅流量,全面激发新业态、新消费、新动能。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