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果树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晁顺波,2007年发起成立内黄县果树协会,近20年来,他潜心于果树栽培,致力于果农增收,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果业发展,让果农的腰包鼓起来、笑脸露出来。
枣乡厚韵传承
激发果业发展活力
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早在唐宋时期,这里便大面积种植红枣,有“枣乡”的美誉。如今的内黄县不仅传统红枣种植依然兴盛,还广泛种植桃、梨、苹果、葡萄等各类果树。改革开放后,内黄县水果产业发展迅猛,果树种植面积已超16万亩。2007年,由晁顺波为主要发起人的内黄县果树协会,带领果农盖大棚、育良种、建基地、搭平台,走出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的果业发展之路。2018年,内黄县果树协会正式成立党支部,进一步加强了党建引领行业协会工作,并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推动行业协会转型发展。截至目前,内黄县果树协会吸收会员企业近2000多家,辐射带动濮阳、邯郸、安阳、鹤壁等部分周边果农进一步调整果树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协会聚力领航
铺就果农致富通途
1993年,种了十几年果树的晁顺波,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大棚果树的报道后深受启发,立刻建了两个大棚,开始试种大棚油桃。一年下来,效果出乎意料,大棚桃比露天桃早熟约40天左右,市场竞争压力小,每斤售价高达32元。抢占先机的晁顺波决定大面积种植大棚水果,并先后攻克了大棚升温过快、果树花开无花粉等多项技术难题,研究培育出多个优良的果树品种,成为远近闻名的果树专家。2007年,由晁顺波为主要发起人的内黄县果树协会正式成立。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技术,协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山东果树研究所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引进技术管理人才27人,并根据区域设立了17个网络联系点,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果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协会还举办果树标准化技术培训班,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进行技术培训,以标准化技术培训班现场会、送教下乡、微信群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免费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举办桃、杏、葡萄、梨等果树种植技术培训1600余次,培训果农5万余人次。10多年来,果树协会在晁顺波的带领下,完成了果树良种更新,并带动869户农户种植果树,免费为其提供新品种苗木2万棵,价值40多万元,实现增收致富。
精铸产业体系
拓展果业多元新径
为把水果种植做成产业,晁顺波发挥协会作用,聚焦“一基地、三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水果示范基地、技术托管平台、水果销售平台和农资对接平台。以示范基地为引领,走产、供、销一条龙的果业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管理技术,提升果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为打造好“一基地、三平台”,他跑山东、走陕西,请专家、引良种……经常是吃住在地里,水果示范基地从一开始的几亩,发展到几十亩,再到如今的2000多亩,成功打造了一个集观光、科普、培育、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水果示范基地。他先后跑了几十所农林高校及科研院所,与县农校、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对接,打造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托管平台,目前已经覆盖内黄县及周边地区的2000多户果农,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水果销售平台的订单量和收入也在不断增加,2024年订单量达到了5700多单,并与美团、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洽谈,采取直播带货等方式助农卖果,使水果价格每斤提升了0.3~0.5元,成功解决了果农卖果难的问题。经过多年努力,水果示范基地的产量和销售额逐年增长,2024年水果产量达到了191676吨,销售额3.8亿元。
坚守初心不渝
搭建果农创收平台
果农的增收,协会的发展,离不开晁顺波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他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2018年,内黄县果树协会党支部成立后,他又提出了“党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成为果树种植的带头人,让协会成为果农致富的桥梁和纽带,让基地成为果农增收的示范园。为更好地服务果农,晁顺波在协会设立了党员服务站,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果品销售、农资供应等一站式贴心服务。他还组织党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定期到果农家中走访,深入了解果农的生产生活情况,竭尽全力帮助果农解决实际困难。
在晁顺波的带领下,内黄县果树协会已发展成集良种培育、土壤检测、水果销售、果品科研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相继培养出150多名中、高级农技师,组成20个专业服务团队长期服务周边果农,果品远销全国各地。晁顺波也获得“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晁顺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为内黄县的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玉怀)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