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云南省保山市凭借保山小粒咖啡这张特色名片,推动本土咖啡产业从滇西深山走向国际舞台,成为极具辨识度的地域符号。近年来,保山市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通过健全组织体系、优化服务机制,持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为保山小粒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云南省保山市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以保山小粒咖啡为主攻方向,聚焦延链补链、品牌宣传、助农增收三大目标,在夯实产业基础、创新集群发展模式、培育核心品牌上持续发力。通过“精品化+产业化”双轮驱动,保山探索出咖啡产业“破圈”的新路径,为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党建红”点燃咖啡产业引擎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保山市通过党组织牵头,健全行业体系,建立行业规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市委社会工作部制定出台《保山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党建引领行业协会商会工作机制,全面推动党建入章、“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挂点结对等机制落实。保山市咖啡产业协会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章程,深入实施咖啡行业党员“三培养”工程,单列发展党员计划,引导优秀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保山市坚持党建引领,以咖啡产业为突破口,及时把服务跟进到种植、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通过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为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积蓄后劲。目前,共带动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多个农户开办农家咖啡小院,咖啡产业覆盖全村502户农户,覆盖率达100%。
“我是2012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当时,咖啡价格低迷,村民们很抵触种咖啡。为改变困境,让全村咖农增加收入,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7个合作社,动员所有的咖农加入。还联合各党支部建立600亩党员示范基地,推动品种改良、技术培训,给咖农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说。新寨村探索建立“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咖农纳入联合经营,以“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支持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广大农户开展合作,注册咖啡专业合作社88个、咖啡家庭农场6户。
从刀耕火种到智慧农业的跨越,昔日靠马帮驮运的深山瑰宝,如今通过冷链物流48小时直达北上广深精品咖啡馆。这一切都得益于保山市政府积极推动建设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园区内,企业共建智能立体仓库,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温度、湿度实时监控;共享云仓模式助力降低企业库存成本超30%。
保山咖啡走出大山,得益于物联网技术,更离不开快递业的助力。为促进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市委社会工作部和市邮政管理局推动各县(区)组建快递行业联合党支部,并成立快递行业党建工作专班,由市县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市邮政管理局、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和县级邮政业安全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组成。同时,建立“1+5+N”(1,市级行业党委;5,保山市辖的5个县区级行业联合党支部;N,多项暖“新”服务工作)协同机制和快递行业党建工作专班联系快递领域党组织制度,不定期召开行业联络员会议,分析研判并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构建起“党委统筹、专班推进、多元保障”的工作格局。
延链补链激活发展动能
随着咖啡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保山市开始延链补链。保山市咖啡产业协会囊括了全市小粒咖啡产业链上下游、前后端的多家会员企业和市场主体。协会依托保山市检验检测院等科研机构,建成国家咖啡检测重点实验室、“龙宇宙专家工作站”,并与咖啡研究中心、产业转化中心等科研平台,共同编制了《地理标志产品保山小粒咖啡》等7项国家级和36项地方产业标准,获得国家专利23项,保山市注册咖啡产品商标400余个,申请专利12个。
“我从1988年开始种咖啡,到现在有37年了,种植基地有3000多亩。”佐园咖啡庄园总经理番啟佐回忆,最初咖农们开垦荒地种咖啡,主要是为了生计,收入微薄。为了寻找出路,番啟佐曾背着咖啡果辗转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找销路。在2007年以后,云南咖啡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销路也随之打开。
在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保山市也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规划2340亩的云南保山小粒咖啡产业园里,配备文化展示区、精深加工区、电商仓储物流区,完成了一粒咖啡从工厂加工到电商销售再到消费者手中的产业链闭环模式,深化“数商兴农”,打造“一座保山”、“隆阳乡耕”等电商平台直播基地,有咖啡电商企业31家。目前,保山市共培育省级咖啡龙头企业11户,占全省61%;咖啡销售额1亿元以上企业2家、5000万元以上3家。
保山市通过精深加工、人才赋能、宣传推介、文旅融合等措施,助力咖啡产业链不断壮大,产业转型升级。出台《关于推动保山小粒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分散在各地的咖啡企业聚集在一起,扩大精深加工产能,提升了产品精品率。
抓科研促产业创新。保山市咖啡产业协会参与开展《咖啡果皮成分分析及综合利用研究》、《云南高原特色热带作物标准化体系构建》、《保山市水果、咖啡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研究》等13项部委和省级咖啡科研项目,已逐步建立集科技创新、企业服务、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智库咨询等于一体的科技支撑体系。通过院校合作,成立了咖啡研究中心、产业转化中心等科研平台,设立咖啡学院、咖啡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咖啡检验人员500多人次,培养冲煮师、烘焙师、咖啡师等专业技术人才100余人。
为提升保山咖啡的知名度,保山市先后承办两届国际精品咖啡产业发展大会,创建“有你必咖”、保山小粒咖啡活动品牌。组织开展咖啡杯测、冲煮等10余项赛事活动,全方位展示了保山小粒咖啡的品质魅力。国际精品咖啡产业发展大会推动保山与新加坡等11个国家开展合作,拓展了中国咖啡产业发展新版图。
同时,保山市围绕咖啡产业布局,以文旅融合开辟产业发展新路径。组织企业参加“滇粤一家亲·保山好产品”推介会、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京东农特产购物节保山小粒咖啡文化月等活动。按照“咖啡庄园化、庄园景区化、景区特色化”的思路,让保山小粒咖啡庄园成为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新标杆。目前,全市注册咖啡馆174个,建成咖啡庄园22个,其中6个入选省级精品咖啡庄园。
直播生态塑造民族品牌
“云端”搭桥,“触网”生金。保山市将乡村电商纳入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乡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组建电商直播基地党支部,选拔一批有直播经验、有助农情怀、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党员干部,持续育强“红色主播”队伍,探索推行“1+N”联系主播制度,由1名党员联系N名主播,实现基层党组织触角向乡村电商行业全链条延伸。探索“互联网+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保山咖啡直播基地运营模式,举办短视频直播大赛等活动,推动保山小粒咖啡网络零售额超过5.8亿元。
“欢迎来到直播间的各位朋友,现在我展示的是保山精品小粒咖啡,欢迎大家选购。”在保山小粒咖啡直播基地,一名主播正在镜头前介绍咖啡产品。每天18时至22时,是这里最热闹的时间段。相关负责人介绍,直播基地设有25个直播间,实现咖啡在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多个电商平台直播销售,助力保山咖啡走向全国。“保山小粒咖啡走出去,95%是通过线上销售的。”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会长李晓波说。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保山市电商协会会长杨竹就是土生土长的保山小伙,公司生产的产品已连续五年蝉联淘宝天猫咖啡销量冠军,2024年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额突破2.68亿元。
如今,电商直播已成为引领当地咖啡销售的新潮流。杨竹是互联网销售小粒咖啡的首批探路者。2009年春天,正在读大二的杨竹在淘宝网开设了一家网店销售咖啡。不到两年,该网店销售的云南小粒咖啡就位列淘宝咖啡豆类目第一名,因此吸引了当地更多的创业者加入电商赛道。杨竹在行业内率先探索“基地+咖农+合作社+精深加工+互联网”模式,通过互联网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在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工厂,设有1500平方米的快递揽收打包厂房,日均发出1万件咖啡。配货、复核、贴单、打包,封装完成后,一个个咖啡快件被送上传送带,来自邮政、顺丰、中通、申通、极兔等快递品牌的快递员站在传送带两侧,将快件揽收装车。“我们是最早和中咖合作的快递品牌。每天8点半左右我会过来揽收,一天的件量在1000左右,高峰期会更多一点。”保山邮政分公司揽投员小李说。
“云雾里有会说话的种子,如今正通过光纤向世界低语。”这片曾靠茶马古道马帮运输的土地,正通过数字化的新丝路,将中国咖啡送往世界每个角落,见证着民族品牌在咖啡版图上的强势崛起。
借助“电商+直播”互联网销售模式,保山中咖挂耳咖啡日发货量已突破1万件。“咖啡虽是舶来品,但现在我们已有了自己的民族品牌,云南咖啡就是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互联网模式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所购咖啡的产地,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咖啡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杨竹说。
新寨村咖啡庄园里,咖农段会志正将烘焙好的咖啡豆装入快递纸箱。说起运输,他不禁感慨道:“以前寄快递要翻山路去镇上,现在极兔快递在村里设了揽收点,早上打包,两天就能送到上海客户手里。”
3月27日,“咖香致远 快递护航”保山小粒咖啡产业发展交流会在保山举行。极兔快递分别与保山市咖啡产业协会、保山产业园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极兔云仓将入驻保山现代物流产业园,满足小粒咖啡等“云品”的存储、包装、配送等多环节需求,助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并实现货品高效周转。
直播带货让云南咖啡从昔日的小产区走向更加广阔的大市场,这些曾经深藏怒江峡谷的风味密码,正通过电商搭建的云端桥梁,跃入千家万户的咖啡杯盏中。
记者手记
云南省保山市坚持党建引领,助力小粒咖啡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从夯实产业基础到创新发展模式,再到品牌塑造,每一步都彰显出党建引领下产业发展的强大活力。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党组织通过“党建+产业链”模式,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从咖啡品种选育、种植技术推广到质量标准制定,党组织全程参与,搭建起政府、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沟通桥梁。
全链协同发力。保山咖啡产业摒弃了以往单一的种植模式,向全产业链延伸,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的完整生态。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不仅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直播生态破圈。保山市敏锐捕捉到直播电商的风口,将其作为品牌传播的“利器”。借助直播电商,保山咖啡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人了解到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底蕴。直播带货不仅提高了产品销量,也提升了保山小粒咖啡的品牌形象。
(本报记者 田间 通讯员 张兴路)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