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央八项规定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破题之笔”,是密切党群关系、重塑政治生态的关键之举。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与“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的新挑战,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是对作风建设成果的再巩固,更是对党员干部政治本色的再淬炼。本刊开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专栏,展现各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自我革命未有穷期的实际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国家组织体系的根基和政策落地的前沿阵地。为基层减负关乎国家治理根基、党群关系与民生福祉,既是破除顽疾、松绑赋能的现实所需,也是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必然选择。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论述,着力在破解权责困境、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基层治理、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探索实践,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以权责重构破除形式主义顽疾
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核心在于以制度重构打破权责失衡的困局。长期以来,基层面临“权责倒挂”的治理困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权责不清,基层组织挂牌冗杂。含山县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制度革新,上下联动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规范权责清单。建立健全“一目录三清单”权责体系,对县直部门下放权力进行全链条评估,运用“权力清单明确可为、责任清单界定必为、负面清单划出禁区”的三重机制,将模糊的权责关系转化为清晰的制度规范。
规范挂牌事项。村级层面推行“4+2+9”挂牌目录,将纷繁复杂的标牌整合为党建引领、自治服务、公共事务等核心板块,共摘除清理冗余标牌167块,让基层从“面子工程”回归“里子服务”。
规范督查考核。建立督查考核备案制度,以“能减尽减、能并则并”为原则,运用数字化督查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多头检查、重复考核,将基层干部从“迎检专业户”转变为“群众贴心人”。这些制度创新在本质上是对基层治理逻辑的重塑,通过权责关系的法治化、规范化重构,使基层干部能够在制度框架内精准履职,真正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的转变。
以队伍建设激活基层治理动力
基层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长期以来,基层面临着人员短缺、结构老化、能力不足等多重困境。年轻干部留不住、专业人才引不进、现有人员能力跟不上,成为制约基层发展的瓶颈。我们深刻认识到,基层减负不仅要做“减法”,更要做好“加法”,通过充实人员力量、提升干部素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充实人员力量。创新采用“减上补下”策略,从县级机关精简编制,向镇级释放124名行政和事业编制。同时,加大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训储备三年行动,储备62名村后备干部,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7名社区工作者,有效缓解了基层人员紧张的局面,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
提升素质能力。组织191名基层干部参与轮训,课程涵盖基层治理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乡村振兴政策等领域,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观摩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帮助基层干部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
强化保障激励。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落实镇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奖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的政策,对表现突出的基层一线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实践证明,基层工作有人干,才能干得好,更好激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持久动力支持。
以治理创新实现减负增效双赢
基层减负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与效率。含山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将基层减负与服务提质有机结合,通过创新治理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了减负与增效的良性互动。
强化党建引领。大力推进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县镇村三级书记共领办128个项目,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养老、环境等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将群众需求融入改造方案,有效解决了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创新治理模式。在城区范围优化整合719个网格,成立69个小区党支部,发动3145名党员联系服务“15分钟服务圈”内群众,推动成立社区“大党委”,吸纳物业服务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27名人员担任社区兼职委员,400多名新就业群体参与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活动。通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实现了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服务融合,让基层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优化便民服务。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涵盖政务办理、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居民办事不再多头跑、反复跑,社区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这些实践举措,既减轻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说明了只有将为基层减负与服务提质紧密结合,以基层治理创新推动工作效能提升,才能更好实现基层治理的良性发展。
以长效机制巩固减负工作成果
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健全完善为基层减负工作长效机制,推动为基层减负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加强政策宣传。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经验交流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意义与政策内涵,增强主动为基层减负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密切沟通协作。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形成为基层减负工作合力。
推动任务落实。动真格、出实招,持续抓好规范基层权责、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重点任务落实。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基层工作实际,及时调整为基层减负政策措施,真正为基层减负、为实干加油。
为基层减负需要久久为功。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励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作者系中共含山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