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以深化幸福邻里中心、家园志愿广场等服务项目运营为载体,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管理、深化社会参与等举措,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新路径,加快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健全制度体系,筑牢服务保障基石
坚持党建引领,制定政策标准,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立起来”。
完善顶层设计。发挥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统筹推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服务工作职能,协调青少年社工、禁毒社工等13项社工服务纳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推荐市社工联等20多家社工机构或志愿服务组织纳入《市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推荐性目录》,通过明确购买主体、承接资质、服务目录等核心要素,推动相关部门加大专业服务购买力度。牵头推进幸福邻里中心指导管理、运营维护,丰富“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场景阵地,夯实城乡基层治理底盘基石。
构建协作机制。建立市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成员单位专业优势和职能作用,定期开展“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需求调研与项目对接。以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建设和市级品牌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培育孵化专业社工机构178家、品牌志愿服务组织120多家,形成“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网络。
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对接协调,将幸福邻里中心建设、家园志愿广场活动、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学校社会工作等项目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全市200多家幸福邻里中心建设运营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由财政落实资金,委托专业社工机构运营。
规范运行流程,强化服务供给能力
着眼全方位服务,完善管理模式,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转起来”。
严格采购程序促规范。坚持项目采购“需求发布―资质审查―公开招标―履约评估”四步工作法,深化市级社会服务评标专家库运用,由“专业人评专业事”,选强服务项目运营机构。2024年以来,累计发布幸福邻里等服务项目378个,吸引162家专业社工机构参与竞标,择优选取75家参与运营,开发专业社工岗位720个。
实施分类管理强服务。将幸福邻里中心平台按服务层级划分为乡镇(街道)级、村(社区)级、自然村(小区)级,分别制定专业服务标准与考核指标,重点优化开展个案、小组等工作坊数量、质量指标,提升凝聚服务群众水平。迭代升级“湖州志愿者”平台,幸福邻里中心运营机构可通过平台进行志愿者招募、服务时长统计等服务联动,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志愿者双核驱动,丰富服务供给。
开展专项行动提质效。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将幸福邻里中心赋能提质“十条”意见细化为32条具体服务举措。持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持证社工进基层开展登记服务,放大服务效能。2024年以来,实施幸福邻里中心项目278个,服务群众42.9万人次。
聚焦民生需求,提升服务基层效能
相关部门紧贴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运作机制,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效能“提起来”。
健全供需匹配机制。坚持把需求摸上来、服务沉下去,针对居民多样化需求,每月制定涵盖个案会面、小组活动、便民服务、社区“微治理”等内容的专业服务项目清单,完善“需求摸排―清单制定―组织实施―反馈评价”闭环式服务流程,实现“需求侧”和“供给侧”有效匹配。
深化“四方会谈”机制。依托幸福邻里中心议事厅,深化“引领方”(社区“两委”)、“主体方”(居民、业主、业委会)、“资源方”(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等)和“技术方”(专业社工)社区议事协商机制,聚焦社区发展和群众关切开展议事协商,形成“3+1”四方会谈社区议事协商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幸福邻里中心累计协商2700多个议题,协同破解了新居民融合等一批难题。
强化“志社”联动机制。坚持党建联建,推进幸福邻里中心所在社区形成“党员+专业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协同发布2025年湖州市“家园志愿 就在身边”暖心服务“三个100”,即推出共富志愿项目128个、暖心活动133场、暖心岗位114个,推动全市2.65万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93.9万名志愿者服务融合、联动发展。
注重常态长效,激发服务群众活力
立足长远发展,优化服务激励,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氛围“活起来”。
推行星级评定提升满意度。深化专业服务项目管理考核,迭代运营服务星级评定标准,对获评星级的幸福邻里中心给予最高6万元的资金奖补。2024年评定星级幸福邻里中心177家,其中五星级幸福邻里中心21家。
强化智力支撑提升专业度。依托品牌社工机构实施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菁英计划”,新增省级社会工作人才2名、高级社会工作师4名、市级社会工作督导10名。建立高素质社工人才领衔项目机制,由其开展专业督导,赋能服务项目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024年以来,实施督导服务项目246个,开展社会工作赋能服务820余次。
营造宣传氛围提升美誉度。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创新举办湖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和服务项目大赛、应急志愿服务队遴选、文创产品大赛等活动,现场进行展示交流,组织居民参观考察,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同时,利用“南太湖号”、“湖州社会工作”、“志愿湖州”等新媒体,进行多方位、立体化、全过程宣传,不断提升全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服务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满意度。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