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全市现有市场主体达395.8万户,民营企业150.8万家,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1.1万家,新就业群体32.27万人。成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蓉城先锋·新心向党”行动,积极顺应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健全组织体系,着力强化政治引领,着力优化服务管理,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构建新兴领域“四梁八柱”
新兴领域点多线长面广,参与监管部门多、涉及主体多,成都市坚持凝聚合力、改革创新,持续优化新兴领域党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领导体系,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新兴领域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
一是锚定“一盘棋”,高位统筹形成合力。将“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市委常委会、深改委多次专题研究部署行业党委引领行业治理、“蓉城先锋”基层党建等工作,市委分管领导坚持每年提级召开“两新”工委会议,推动形成新兴领域党建协同联动的良好局面。
二是拧紧“责任链”,压实行业部门职责。将“管行业也要管党建”写入部门“三定”规定,建立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党委21个,健全行业党委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企业等制度机制。将“两新”党建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评体系,占组织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分值的10%,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推动抓党建和抓发展紧密结合。
三是织密“兜底网”,强化属地全域覆盖。制定县级“两新”工委工作规则和镇街“两新”党建履职清单,实现261个镇街“两新”综合党委全覆盖。创新推进园区综合党委建设,出台《产业园区机构编制》、《两新工委运行规则》等规范性文件,全覆盖建立产业园区(产业功能区、产业链)党(工)委62个,建立工委成员单位直接联系服务重点“两新”组织制度,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一贯到底。
着力健全组织体系
筑牢新兴领域“战斗堡垒”
针对新兴领域组织形态、发展模式新等特点,成都市切实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四个环节,优化组织体系,强化作用发挥,充实党建力量,建好工作场域,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抓实“两个覆盖”夯基。2024年摸排走访7070家上市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新建党组织193个,优化调整党组织隶属关系417个,将1.6万余名市外流动党员系统性纳入服务管理,稳步推进外资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党组织建设。优化调整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制,探索制定分类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六同步”工作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互促。
二是注重“两个功能”发挥。增强政治功能,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参与重要事项决策、党组织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党组织和管理层共学共商“三项制度”,推动党员管理层人员与党组织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去年以来,市县两级邀请新兴领域党员列席党委、政府重要会议达525人次。强化组织保障,建立新兴领域党费划拨和财政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每年优先为行业党委、党支部提供10万元和5000元经费保障。
三是推进“两支队伍”共育。实施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培养“双优计划”,在全省率先选聘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1020名,将12名党务工作者纳入“蓉城英才计划”,激励党员骨干立足岗位担当争先,推选市级以上“两优一先”表彰447人(个),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创新工作室130余个。
四是建强“两块阵地”同管。开展网络主播群体党建等先行试点,新增网信办负责同志担任“两新”工委副书记,建立市县两级互联网行业党委、直接联系管理重点互联网企业495家;同时注重建好社区综合体、党群服务中心等线下阵地,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坚决杜绝“网来网去”的组织生活。
着力强化政治引领
激活新兴领域“红色引擎”
新兴领域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动力,成都市健全政治引领机制,加强教育引导,创新话语表达,促进改革深化,推动服务融入,引导新兴领域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思想引导重有效,凝心聚力增动能。通过“民企大讲堂”等方式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探索构建“凝新五好”思想教育要素体系,将年轻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用新思想凝聚新兴领域力量和智慧。采取“微党校”交流、培训班授课、手机“小书包”推送等多种方式以知促行,推送“第一议题”、“支部月课程”15期,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作用。实施新生代企业家政治事业“双传承”工程,举办3期市级示范培训和44期重点基本培训,组织全市优秀民营企业家赴上海、深圳、合肥、井冈山等地考察学习。
二是行业发展重有序,建章立制促规范。实施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重点培育、规范提升、优化调整“三个一批”分类管理集中攻坚行动。坚持政治建会,对42家行业协会商会264名候选负责人开展政治联审和任职管理,制定重点监管行业协会商会标准3类18项,出台《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与主要行业管理部门对应管理规范》、《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6年)》,确保脱钩不脱管。围绕发挥党员作用创新足球球迷俱乐部等组织管理机制,推动出台停车场扫码缴费服务合规指引、客运出租车行业自律公约等行业规范,有力提升新兴领域规范发展水平。
三是融入融合重服务,纾困解难助发展。制度化搭建“对话书记”、“蓉漂咖啡”等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出台《“两企三新”问题诉求办理工作规程》,各级“两新”工委重点围绕平台企业、新建党组织企业、分片联系指导企业等,走访联系服务企业317家,推动解决110余个问题诉求。开设12345党务专席和行业协会商会“一站式”受理渠道,全年协助受理解决党务咨询问题1481个,办结问题诉求建议1489件。举办“蓉易见·民企会客厅”行业协会商会专场座谈会,开展“蓉城先锋·蓉会万里”主题活动3季,服务商协会和企业4000余家,发布96家商协会能力需求清单461条。推进“蓉会共享家”试点建设,涉及34个牵头、180余个联结协会,组团服务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6个重点产业,实施行业协会商会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揭榜挂帅”行动。推动党建指导员上门服务企业党务需要、推送产业政策,以及完成代办跑腿事项。
着力优化服务管理
构建新兴领域暖“新”矩阵
针对新就业群体分布广泛、人数众多、结构复杂、诉求多样等特点,成都市坚持用户思维、问题导向,做好思想引导和服务凝聚工作,切实保障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获得感,推动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
一是健全暖“新”体系服务机制。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职工驿站、青年之家等阵地资源建设暖“新”驿站426个,上线暖“新”地图,优化完善服务功能10项。筹建暖“新”学院,提供技能培训、学历提升教育和就业发展指导。依托天府市民云建设“暖新汇”智慧服务综合平台,集成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等7类功能,拓展一站通办能力。
二是聚焦急难愁盼精准破题。建立健全新就业群体利益协调机制,统筹整合人社、交通运输、商务、工会等多部门,制定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16条举措,筹集资金为高危岗位群体购买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25万余份,专题研究协调解决网约配送员进门难停车难、网约车司机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
三是夯实风险化解“防护壁垒”。坚持关口前移,建立多部门会商平台,健全预防预警机制,研究风险防范应对处置工作指引并开展演练培训。摸排出属地网点站点1573个,由街道(社区)、派出所指定专人开展联系服务,将风险化解在萌芽。动员67.7万新就业群体加入工会组织,依托12345热线和“亲清在线”常态化收集平台算法、行业治理等方面诉求。
四是畅通融入治理“双向通道”。成立快递、网约车、货运物流等行业协会,推广“随手拍”、“随手报”应用场景,畅通“发现问题、一键上报、智能分派、处置解决、积分兑换”工作流程,引导全市8万余名新就业群体进网入格,参与社区治理、燃气安全排查等志愿服务。“小牛哥”志愿服务党支部在中央组织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成都市网约车协会熊猫志愿车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张桂容作为基层代表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四川省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