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机制探新路 “四差”社区焕新颜(新闻特写)

走进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马鞍山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阔明亮的广场。广场周边绿树成荫,配套设施完善。无论是晨练的老人、嬉戏的孩子,还是散步的居民,都能在这里度过属于自己的惬意时光。

这是马鞍山社区的崭新面孔。在“旧貌焕新颜”之前,这里曾被居民戏称为“四多四差”的问题社区——项目多、违建多、投诉多、信访多,卫生差、配套差、素质差、治安差。“‘四多四差’是过去形容社区的顺口溜,但是现在的社区却是大变样咯!”社区居民孙大姐感慨道。

近年来,马鞍山社区聚焦社区治理痛点,以重庆党建统领“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建设为总牵引,创新运用“五心工作法”,即通过办好实事、靠前服务、健全组织、强化智治、阳光公开,全方位确保群众顺心、省心、开心、安心、放心。

同时,马鞍山社区探索实施“一院(格)两会三事分办”机制,通过划分院落(微网格),细化治理单位,建好院落“两会”,以议事会、互助会推动家庭院落邻里相帮,实行“三事分办”,实现“私事自己办、小事村居办、大事政府办”,初步构建“事和解、人和睦、家和谐”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马鞍山社区辖区内的马鞍山安置小区是丰都县较大规模的拆迁安置小区之一。曾因没有物业服务企业,存在垃圾乱堆、车辆乱停、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居民多次表达了不满。了解这一情况后,社区指导小区启动“一院(格)两会三事分办”机制,引导居民成立物业自管小组,充分发挥院落议事会和互助会的作用,将小区事务分类处理。

社区党员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主动加入自管小组,无偿提供组织停车收费、打扫环境卫生等物业管理服务,推动小区事由居民自己协商解决。如今,小区环境焕然一新,垃圾堆放场地改建为文化广场,变成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作为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马鞍山社区通过一项机制,充分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治理效能更精准高效。

社区曾有一名居民私自乱拉钢丝绳占用公共区域停车,导致3名儿童受伤住院,产生医药费2600元,引发赔偿纠纷。社区及时启动“一院(格)两会三事分办”机制,组织议事会协商,明确权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涉事居民承担主要责任,赔偿2300元医药费,儿童监护人承担次要责任,高效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这是社区“一院(格)两会三事分办”机制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又一次实践,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参与感。

在推动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过程中,社区通过“一院(格)两会三事分办”不断激发居民自治积极性,让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现在,社区每周组织开展各类互助活动10场次以上,“一院(格)两会三事分办”机制共为社区群众统筹解决身边难题超过1800件。

(本报通讯员 汪慧琪)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