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是新时代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委“两新”工委坚持把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作为新兴领域党建的基础性工作,着力从“底数清、方向明、聚合力、提质效”四个方面,推动有形覆盖、有效覆盖同向发力,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深入调查摸排,确保“底数清”
及时制定印发《关于做好全市两新组织相关信息摸底统计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行业部门职能优势,依托市场监管、民政等信息管理平台的注册登记信息,通过系统核实、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全市新兴领域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精准掌握经营状况、从业人数、党组织数、党员人数等情况,建立涵盖所有“两新”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3类基础台账,结合年检年审年报等工作实行动态更新、实时管理。截至目前,拉萨市共有3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2208家,新社会组织161家,新就业群体2.9万余人,其中快递员1700余人、网约配送员1700余人、网约车司机5700余人、货车司机2万余人、网络主播100余人。
强化联系指导,确保“方向明”
市委社会工作部探索建立部务会班子“五个一”联系服务工作机制,即: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一个“两新”组织、一个新就业群体、一个基层治理联系点、一个志愿服务组织、一个人民建议征集课题,通过下沉联系,帮助解决发展难题,指导开展党的工作。建立市委“两新”工委委员联系服务重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制度,市委“两新”工委委员每人至少联系1个“两新”组织,每季度深入联系点开展工作不少于1次,推动新兴领域落实“两个覆盖”具体任务。健全向新兴领域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将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新兴领域、国有企业等表现突出的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统筹纳入选派范围,通过“党建+业务”双重指导,50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489个党组织和未建党组织的3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有序组织党的活动、开展党的工作、推进建章立制。统筹工青妇等群团部门合力攻坚,推动“三有”标准非公有制企业群团组织覆盖率达70%。
压实各方责任,确保“聚合力”
坚持从健全优化运转体系入手,充分运用各类协调联系机制,进一步强化市委“两新”工委统筹协调、行业部门“管行业也要管党建”、属地兜底管理“三个责任”,不断深化拓展高效协同、齐抓共管的全域统管工作格局。完善市委“两新”工委运行机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14家市直部门作为“两新”工委成员单位,优化补充各行业党委组成人员32名,研究制定“两新”工委工作规则,从制度机制上保障“两个覆盖”任务有人抓。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两个覆盖”纳入“两新”组织行业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述职评议考核结果通报市委组织部强化运用,推动各行业党委书记和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完善重点区域“两个覆盖”调度机制,针对各县(区)、各乡镇(街道)的重点组织实行定期调度会商、分析研判,压实属地兜底管理责任。目前,全市共有“三有”标准非公有制企业831家,党组织覆盖717家,覆盖率86.3%,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100%。
严密组织体系,确保“提质效”
坚持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分级分类推进,边摸排边组建,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通过龙头带建、片区联建、行业归建、区域共建,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在重点区域,组建成立了高新区、经开区、文创园区等3个综合性非公有制经济党委,所属“三有”标准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139个,覆盖率达97%。在万达、乐百隆两个商圈市场均组建了区域性党组织。在重点行业,组建成立了“小个专”、律师、物业、民办教育机构等10家行业党委,建立各类行业性党组织107个。针对重点群体,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V站(e站),采取优化调整、提档升级等方式打造暖“新”阵地150余个,切实把新就业群体凝聚起来。始终将新兴领域党的工作与生产经营、创新创业、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截至目前,全市新兴领域各类组织累计解决拉萨籍大学生就业800余人,占拉萨籍就业大学生总数的20.5%,新兴领域各类组织纳税131.3亿元,占总纳税额的86%,有力助推拉萨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