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服务保障好新就业群体(会客厅)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当前,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本报记者与多位嘉宾就“如何服务保障好新就业群体”这一话题进行交流。

主持人: 杜 蓉 中国社会工作报记者

嘉 宾: 汪仲启 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张 卫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程恩光 浙江省嘉兴市委社会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吴宏刚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贺 祎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

关爱保护齐发力

主持人:新就业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服务好这一群体,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汪仲启: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8400万人,涵盖了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多个职业。对新就业群体特别是外卖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关心支持,应该是多层次、多维度的。

一是完善政策保障。从劳动保障、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提供政策依据。二是优化生活服务。应打造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面向新就业群体推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同时,不断优化就餐服务。例如,上海市普陀区为网约配送员量身打造“骑手新家”,提供配套齐全的住房;静安区打造“暖新餐点”,推出“延时服务、错峰套餐、速取窗口”,让新就业群体吃上健康实惠的“安心饭”。三是改善工作环境。应推动平台企业优化算法,让广大新就业群体工作更有尊严、更有保障;还要动员各方共建“骑手友好型社会”。如,静安区在苏河湾万象天地天桥下方设置“快递、外卖临时停车点”,在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划出“小哥优享停车位”。杨浦区殷行街道开展“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四是推动职业发展。开展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试点。如,普陀区、青浦区人社局联合相关平台企业,试点实施网约配送员岗位培训和技能等级培训项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五是加强权益维护。工会通过多种形式扩大新就业群体组织覆盖面,搭建沟通渠道,做好思想关爱和困难帮扶。司法行政部门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机制,为新就就业群体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张卫:做好新就业群体服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要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新就业群体工作的方方面面,着力推动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

要以系统思维完善服务保障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格局。要强化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和“一盘棋”的工作意识,突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在协调关系、增进团结等方面的牵头优势,形成全党重视、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推动的良好局面,把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起来,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多方力量共同发力的工作矩阵。优化新就业群体工作与生活配套设施,如,通过打造暖“新”驿站、设立友好用餐点、建立爱“新”餐联盟等方式,打造友好场景。也可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定制化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

完善机制强认同

主持人:在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提高新就业群体职业认同感方面,各地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

程恩光: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认同感,既是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形态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浙江省嘉兴市主要从三方面开展探索。

突出协同联动,统筹上下“一盘棋”。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责任,通过领办党建项目、建立职责清单等形式抓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联合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3部门,出台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嘉“新”友好权益保障若干举措1个总方案以及货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3个子方案,推动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突出需求导向,织密服务“一张网”。统筹卫健、医保、司法、民政等部门和工会等群团组织,建立集安“新”保障、贴“新”帮扶、关“新”医靠、爱“新”心语、舒“新”守护等于一体的关爱帮扶场景,开设“共富直播”技能培训、“法律云课堂”等友好知“新”课堂,持续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水平。连续三年举办“骑士关爱月”系列活动。2024年,市、县、镇联动举办各类活动270余场次,惠及新就业群体5.1万人次。

突出多方共治,汇聚党群“一条心”。组织开展“新心相融、双向奔赴”活动,鼓励引导党员亮身份,推动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党员400余人到所在村(社区)报到,主动参与基层治理。

吴宏刚: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做好“三个抓”,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转型发展、选树先进典型等方式,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认同感。

抓机制明责任。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联合九个部门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从指导平台企业规范用工、维护劳动保障权益、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纠纷等方面,合力建立全方位的“职业防火墙”,为新就业群体筑牢劳动保障“安全屏障”。

抓培训提能力。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对就业的影响,紧盯新职业技能人才缺口,开展新就业群体“学、提、促”转型发展行动,依托户外工作者驿站、人才服务站、青年夜校、零工驿站等阵地,组织新就业群体学习专业知识、参加技能培训,帮助就业创业,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应变局、开新局的能力。

抓典型树示范。大力选树新就业群体先进典型,今年以来,从网络主播、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中评选10名“新兴领域新洲职工优秀代表”;举办《礼赞劳动者》先进模范人物风采展,通过举办游园会宣传展示、拍摄《向劳动者致敬》系列短视频等方式,多渠道、立体化呈现新兴领域普通劳动者扎根一线、担当实干的感人瞬间,广泛凝聚“新洲人干好新洲事”的共识。

贺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完善“一套机制”,确保新就业群体管理与服务工作责任到位、推进有力。

优化推进机制。强化“两新”工委统筹协调,修订完善“两新”工委工作规则、成员单位职责等机制,调整充实工委成员单位增至33个,选优配备工委委员增至12名,将交通运输、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行业党建职责写入部门“三定”方案,构建权责明晰、机制顺畅的全链条责任体系,确保统得起、管得实、兜得住。

建立共建机制。围绕“党组织分类管理、党务干部赋能提升、党员队伍培源提质、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基层治理融合互促”等5个方面,推出“芦途有我·新心向溪”新就业群体党建服务项目,推动19家县直部门、群团组织组建党建服务联盟,3个行业党委与12个新兴领域党组织结对共建,实现资源共享、难题共解。

完善保障机制。完善议事决策、评价评议、督查落实等机制,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开设新兴领域党建知识“芦新课堂”,提升新兴领域党务工作者业务水平。加强资金保障,统筹阵地建设、关怀激励、教育培训等各类资金183万元。

暖“新”服务有举措

主持人:针对网约配送员“进门难”“用餐难”“找路难”等问题,多地在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上下功夫,有哪些务实举措和成效?

程恩光:嘉兴市大力推进暖“新”港湾建设,着力构建商圈、社区、楼宇等友好场景,形成“城市对新就业群体更友好,新就业群体在城市更有为”的良性循环。

坚持“分类推进”和“一小区一策”思路,通过优化标识系统、建设关爱站点、规划专属泊位、推广使用“骑手码”、加强物业从业人员管理培训等共性举措,以及提供“换乘”配送工具、开辟绿色通道等个性举措,着力解决“外卖快递进小区”难题,优化友好凝“新”环境。秀洲区试点推行“骑手码”,帮助骑手扫码快速进出小区,缩短每单配送时间,有效打通配送“最后100米”,此做法现已在全市逐步推开。

以新就业群体分布特征和服务需求为导向,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司机之家”、工会驿站等,在全市科学布点建设1600余个“骑士加油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歇脚、饮水就餐、纳凉避雨、车辆充电等一站式服务,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着力打造“15分钟党建服务圈”。

在小区、商圈、街区、楼宇等出入口绘制骑手服务地图,标注附近的“骑士加油站”、暖心餐厅、共享泊位、爱心商铺等主要服务点和楼栋分布、快递柜等信息,让骑手出行“不迷路”。海宁市绘制“彩虹路线指引图”,用颜色标注派送路线,注明派送预估时间,帮助新骑手节约30%的配送时间,最大限度便利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

吴宏刚:关爱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新洲区聚焦网约配送员在送餐、用餐等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三个行动”,擦亮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名片。

一是开展外卖小哥与保安“牵手行动”。举办“新新交心恳谈会”,邀请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外卖小哥“三方联动”,就彼此困境深入沟通,商议解决措施。开展外卖小哥与物业保安“牵手行动”,制定行业“行为公约”,共同签订《友好小区公约》。向26名外卖小哥颁发“社区友好伙伴”证书,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开展友好场景建设扩面提质行动。针对部分小区“进门难”问题,精心绘制“骑手友好路线图”,开展小区出入口“无障碍”坡道改造,更换居民楼夜光标牌,打通小哥送餐“中梗阻”。协调建立临时停靠点、便捷充电桩,实现居民便利与骑手权益双保障。制定友好商圈、友好医院、友好景区等友好场景建设标准,全方位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

三是开展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行动。针对外卖小哥安全保障不强、健康用餐不够、子女陪伴不足等需求,创新实施“关爱城市骑士计划”,通过“一顿爱心餐”“一次亲子课”“一个安全包”“共建骑手关爱基金”等活动,全方位为外卖小哥提供关爱服务。

贺祎:芦溪县实施“暖新护新”行动。聚焦新就业群体痛点难点,增强关爱实效。针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人员集中难、教育跟进难、活动组织难等特点,因地制宜建设16个党群服务中心、司机驿站、贴心驿站等服务阵地,构建“15分钟服务圈”。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优化“暖新赋能”清单,定制推出“四季暖新”活动。线下发挥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和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节”“游园集市”等活动12场,常态化提供体检义诊、公益课堂等服务,定制发放暖“新”大礼包200余份。线上依托“指尖诉求直通车二维码”等载体,精准掌握诉求,定期开展党建联席会议进行集体协商,在助力技能提升、拓展发展空间、强化权益保障等方面提供专属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整合资源力量,精准嵌入服务。推出新就业群体“网上之家”,打造集时间区分、服务分类的网上“零工市场”供需平台。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