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夯基础 基层治理谱新篇(学思践悟)

赵阳

吉林省四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统筹推进机制赋能、调研破题、精准施策“三大行动”,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工作质效。

夯实治理之基

构建“三重机制”形成协同体系

立足基层治理实际,把建立健全各级工作机制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构建起层层联动、责任明晰的工作体系,切实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夯实治理根本保障。在全省各市(州)率先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市级工作规则,推动市、县两级协调机制全面建立,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为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健全专项推进机制,汇聚多个部门合力。直面新任务新要求,重新调整设立“放权赋能、减负增效、物业治理、民生服务、警地融合、智慧治理”6个专项工作组,下发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职责,推动各专项工作组共33家成员单位主动担当、创新突破。

完善督导考核机制,释放治理强劲动能。推动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任务落实,立足实际制定《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任务清单》,细化83项市级举措,建立通报、考评工作制度,将关键任务纳入8家牵头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切实压实主体责任。

把脉治理难点

实施“三项举措”解决急难愁盼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把破解难点痛点放在优先位置,精准调研、科学谋划、靶向施策,让基层治理真正暖民心、解民忧。

深化走访调研,找准急难愁盼。坚持“解剖麻雀”与“全面覆盖”相结合,先后深入37个村(社区),18个市、县部门,23个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15个志愿服务队,与270余名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整理急难愁盼问题30余个,切实增强基层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

精准对症下药,做到“民呼我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个性问题,第一时间下发相关工作提示进行督导。基层群众反映的小区内道路破损、文化活动场所不足等7个民生实事问题,全部按期督办解决,真正实现“小事不小、急事不缓”。

创新治理模式,探索“四平经验”。出台《关于强化党建引领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若干措施》,围绕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解决民生领域难题等8个方面提出21条措施。创新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试点、培育“二人转促和谐”基层治理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平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子,让基层治理的“四平答卷”更加厚重精彩。

凝聚治理合力

打造“三大亮点”提升工作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立足问题导向,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多方共治格局。

聚力“破桎梏”,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行基层数据“一张表”填报系统,基层报表清理比例达88%;清理各类标牌图板5579块,实现村(社区)活动场所规范设置;清理政务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组,有效减轻“指尖上的负担”,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服务群众的“主战场”。

聚势“强服务”,让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统筹指导、协调推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作用,依托民生服务工作组,通过常态化决策会商机制,协同推进惠民实事落地见效。实施“想就业找人社、缺人才找人社”服务提升工程,征集推送岗位1.9万个(次);聚焦“一老一小”,完成58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101个老年助餐场所;整合社会组织、慈善资源等多方力量,开展“情暖万家”“助医助困”“圆梦大学”等帮扶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18万元,救助困难人员6400人次;扎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推动志愿服务走深走实,全年累计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

聚智“提效能”,让百姓口碑不断提升。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打造基层治理的“安全堤坝”。线上依托综治APP掌上办、“平信办”小程序、“一网通管”网上办等载体,全力打造“云综治”;线下建成综治中心1000余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共化解社会矛盾风险2万余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施行《四平市矛盾纠纷化解条例》,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充分发挥“一村一警一连”工作优势,排查矛盾纠纷1.1万余起。启动物业治理三年提升行动,市委相关负责人主动调研,市、县两级分别召开物业治理工作推进会,用“小切口”推动“大治理”,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作者系中共四平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