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友谊镇,有一个与越南谅山省文朗县接壤的特别社区——浦寨社区。这里户籍人口420余人,却吸引了4000余名客商前来发展。在贸易高峰期,国内外客商的流动人口每天可达1万余人,是中越边境规模最大的边民互市贸易点之一。浦寨社区全力聚焦“国门观察”品牌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化社区治理。
凝聚合力,共筑社区治理新标杆
浦寨社区深入推进“党旗耀边关”工程,构建组织架构,以社区党总支为牵头力量,广泛吸纳下沉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共同参与,成功实现了政务、执法和社会力量等各类资源的汇聚与整合。专门成立了客商党员服务队,这支服务队就像社区的贴心守护者,为客商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类难题。
浦寨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梅初已扎根浦寨30余年。“有问题,找老周”这句话,已成为每一位居民心中最信赖的共识。为了让民意表达更加顺畅,浦寨社区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凭议近人”议事协商机制,广泛吸纳社区“两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外籍客商、居民代表以及少数民族群众等多方群体作为议事协商成员,定期举办茶话会,用心收集社情民意,让社区治理更贴近居民需求。
多方联动,高效化解涉外矛盾纠纷
浦寨社区积极探索创新,成立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充分发挥客商在调解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开创“以商调商”的崭新机制。在调解过程中,灵活运用客商主调、跨境联调、线上直调等多种模式,确保纠纷能够在社区内部得到妥善解决,真正做到“纠纷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2024年,客商黄先生遭遇了一场棘手的交易纠纷。他向越南客商黎氏转款50万元采购榴莲,然而不仅没有收到货物,黎氏还失联了。调委会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最终成功联系到黎氏,并联合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成功调解了这起纠纷。自调委会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涉外纠纷案件500余件,涉案金额高达4700余万元,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荣获了“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赓续友谊,搭建国际情谊桥梁
在浦寨社区,文化成为连接各族群众和中越两国人民的桥梁。每当歌圩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来临,社区各族群众都自发汇聚在一起,唱山歌、举办百家宴、燃起篝火欢快起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多民族相互交融、增进情谊的重要纽带。
2015年,浦寨社区与越南新清乡那楼村缔结了边境友好村屯关系。十年来,两地通过举办边民联欢会、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拔河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让中越两国之间的友谊如薪火般代代相传,不断巩固和深化“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国际友谊。
浦寨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合力、“以商调商”化解矛盾纠纷、文化交融增进国际情谊等多方面举措,成功打造了和谐共融的互嵌式社区。
“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促进各民族、各国人民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融合,让这个位于中越边境的社区成为展示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的亮丽窗口,持续书写社区和谐共融的精彩篇章。”浦寨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梅初表示。
(本报通讯员 甘达锟)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