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基层治理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城市共享菜园”成为这场实践中的主角,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曾经,在天元区部分社区,闲置空地长期处于杂草丛生状态,既影响文明城市建设和社区环境品质,更造成空间资源低效利用。部分热衷种植的居民虽怀有田园情结,却苦于没有合适的种植场地;违规占用公共区域种菜现象频发,衍生出毁绿、白色垃圾、沤肥异味等一系列难题,屡屡引发邻里矛盾。“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街坊邻居,我们处理起来也为难,既耗费精力也伤感情。”处理纠纷的街道工作人员对此深感无奈。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天元区委社会工作部会同街道、社区积极探索,将辖区内闲置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城市共享菜园”的概念应运而生。
今年2月,天元区“城市共享菜园”项目正式启动,街道筹资近10万元完成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前期开发建设。同时,铺设灌溉管道,还在菜地周边设置了标识牌,标注每块菜地的编号。社区工作者通过张贴海报、业主群发布消息等方式,向居民发出“认领菜地”的倡议,消息一经传出,居民们纷纷响应。菜地划分为“居民自耕区”“奖励耕种区”两类功能区,居民自耕区由社区根据土地种植条件、周边土地需求量分为免费和收费模式。通过“线上自主报名+线下集体抽签”统一分配地块。收费模式的地块由社区租赁给居民种植。奖励耕种区则提供给辖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党员、志愿者等骨干免费耕种。
“管理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菜园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等。社区安装监控,可免费提供农具、驱鸟器等,也可提供实惠的有机农肥等有偿服务。街道还邀请市农科所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种植教学,组织社区种植经验丰富的菜农担任技术顾问,结对种植新人,传授种植技术。”浅塘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城市共享菜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种植空间,更成为邻里交流的重要平台。原本陌生的居民成为“菜友”,交流种植心得,还发起“比拼挑战”,分享蔬菜,评选“种植标兵”。曾经的投诉焦点如今充满生机,社区工作者也找到了融洽居民关系的“金钥匙”。“现在经常有居民主动跟我们‘拍胸脯’——‘社区有什么事,一句话,我们绝对配合’。”浅塘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勇军介绍。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共享菜园”的管理和服务,天元区相关部门和社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制定共享菜园管理公约,居民签订《共享菜园承诺书》,禁止不文明种植行为,明确菜地无偿退出机制,如遇地块开发,提前一个月告知,菜农需无条件归还菜地。另一方面,社区引导成立菜园自治委员会,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建立议事规则,每周召开协商会议,讨论菜园建设和种植秩序维护等工作,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创新,让‘城市共享菜园’这一模式在更多社区推广,同时依托共享菜园,开展更多特色活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为居民群众打造‘向往的生活’。”天元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通讯员 赵小山 刘振华)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