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河南省委出台的《关于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意见》提出聚焦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开展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友好街区、友好园区、友好商圈建设,合理布局劳动者驿站、增强新就业群体归属感获得感。郑州市中牟新区党工委迅速响应,开展了以“我是外卖员”为主题的沉浸式调研。我们利用一个多月的业余时间,与外卖骑手同行,亲历了他们在寒风中摔伤却担心投诉的焦灼,在深夜里寻找便宜住宿的奔波,在小区门口因禁入规定与保安争执的无奈。这些真实体验给中牟新区党工委做好新就业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破壁行动,打通空间梗阻的服务重构。调研中高频出现的“门难进”,本质是城市治理精细度与新就业群体流动性的冲突。我们率先实施骑手友好社区建设,以新城区15个小区为试点,通过友好协商、代表座谈的党建联席会议,通过扫码进入精细化管理,解决了骑手反映的小区骑车进不去、外卖单超时严重等骑手的“心头病”,进而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全面推动全区390余个封闭管理的小区畅通无阻,配送时效提升40%,获得了全区近1500余名快递员和网约配送员的点赞。在商圈调研时,看到骑手们扎堆在便利店角落吃冷掉的饭团,我们意识到“累了能歇脚”也是刚需。我们在新区新就业群体数量较多的2个商圈周边新建2处城市驿站,驿站设置空调、冰箱、微波炉、躺椅,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累了歇脚、渴了喝水的阵地,日均服务骑手320人次。
安心工程,构建全周期生活保障体系。调研中发现,近60%的骑手房租占收入20%以上,“住不起”成了扎心现实。聚焦骑手“住不起、吃不好”痛点,我们实施了“四心工程”。一是安心居住,推出“骑手公寓”三年行动计划,整合新区廉租房的闲置资源为骑手提供100套廉租房。二是暖心就餐。联合中牟县餐饮行业协会,选取6家饭店,为新就业群体提供8元、10元、12元专属套餐,解决骑手吃饭成本高的问题。三是爱心看护。在新老城区与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联合,开展“周末妈妈”志愿服务项目,为有需要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提供子女看护服务,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忧心事”。四是贴心服务。在广惠街街道福顺社区开设青年夜校,为想转行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提供技能培训服务,与中牟人才集团联合在官渡社区、中兴路社区等5家社区乐业小站开设电子商务、美容、电工和物业管理等课程,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技能提升服务。
价值转化,从“服务对象”到“治理伙伴”的能级跃升。调研中发现,骑手每天穿梭大街小巷,对社区隐患比网格员更“门儿清”。我们创新开展“网格双百”工程,在全区公开选聘100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担任兼职网格员,充分发挥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的移动探头作用,引导他们成为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安全巡逻员和文明示范员。在调研中,我们摸排到党员骑手渴望“亮身份、找组织”的想法,我们加快行动,实施了“两个覆盖”攻坚百日行动,推动组建外卖行业党委,通过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活动,引导党员骑手“亮身份、作表率”。
一个多月的沉浸式体验,让我们深刻理解:基层治理不是“冷冰冰的文件落实”,而是“热乎乎的人心回应”。从骑手的“眉头”到“笑脸”,从“服务对象”到“治理伙伴”,我们的探索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当我们弯下腰倾听群众的声音,就能找到打开民心的钥匙;当我们把自己放进群众的“角色”里,就能看见治理的“新可能”。
(作者系中共郑州市中牟新区党工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