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英:服务群众才是永远的进行时(社会工作领域先进人物)

“王奶奶,我把您需要的家庭医生请来了。”“李师傅,您反映的漏水问题今天就能解决。”……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福建省永安市燕北街道江滨社区时,社区“当家人”唐燕英已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这样温馨的对话,是她每日必做的“晨课”。七千多个日升月落,二十载寒来暑往,唐燕英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温暖民心。在她那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社区1215名老人、21名困境儿童的生活点滴,以及社区大大小小各类问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唐燕英始终坚守的工作信条。为解决居民“爬楼难”,她多方奔走,积极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针对老年人“吃饭难”,她创新打造“社区学堂+长者食堂+普惠医养”三位一体服务模式;面对居民“就业难”,她创建就业创业服务驿站,成立“就业红娘”志愿服务队,提供30余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每当看到90岁高龄的独居老人陈阿婆在社区食堂吃上热腾腾的长寿面、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在社区工会驿站“四点半课堂”安心学习时,唐燕英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社区治理创新中,唐燕英始终秉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她首创“党建轮值制”,吸引38家共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并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闪亮品牌;推行“倾听民声—分类处置—办结反馈—考核评议”民情处置“四步走”机制,让社区工作更规范高效;打造的“邻聚里”系列服务品牌,成为远近闻名的民生服务样板。

数字是无声却最具有说服力的见证者。在唐燕英的带领下,社区组织各类志愿服务达15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8万余人次;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670余件……这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居民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管是突发的应急事件,还是琐碎的邻里纠纷,居民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唐燕英匆匆赶到现场。“有纠纷找唐书记”,已成为江滨社区居民的共识。唐燕英年均入户走访510余户,主持调解矛盾纠纷260余场次,接待群众2100余人次。这些数据,清晰地展现出一位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唐燕英的积极推动下,社区成立了“邻聚里”普法工作室和法律援助站。在这里,130余起劳资纠纷、家庭矛盾得到圆满化解;多起老旧小区安全隐患被及时排除。更让人动容的是,她常常自掏腰包购买慰问品,先后接待安置困难群众300余人次。居民们都满怀感激地说:“唐书记待我们比亲人还亲。”

唐燕英深知,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众人齐心协力。她创新推行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轮值制”,让辖区单位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在这一机制的推动下,志愿服务参与率从35%跃升至87%,累计解决民生问题1700余件,新增居民活动场地6处。“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接单—社会评单”的服务模式,让社区资源产生“几何级”效应。

共建单位相关负责人感慨道:“在唐书记的带领下,社区资源被充分盘活了,居民的心也被焐热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永安总医院结对,“移动医院”走进居民家中;公益律师团队开设“法律课堂”,为青少年撑起法治“保护伞”。这些暖心举措,让江滨社区成为充满温情的幸福家园。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福建省文明社区、三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60余项荣誉见证了唐燕英和团队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唐燕英个人先后荣获国家级“百姓学习之星”、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但她总是谦逊地说:“荣誉只代表过去,服务群众才是永远的进行时。金杯银杯,都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

(唐燕英简介:福建省永安市燕北街道江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永安市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曾获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本报记者 于佳 通讯员 兰方萌)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