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聚焦破解社区工作者“干多干少一个样”“职业一眼望到头”等问题,着力在健全职业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强化激励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提振社区工作者的精气神。
充盈人才“蓄水池”,梯队更加壮实。采取“在职转隶+定向选聘+社会招募”并行方式,重点吸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加入,优化工作力量配置。建立市、县、街道、社区“四级联培”体系和“青蓝结对”导师帮带制度,为任职未满一届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新入职社区工作者、后备干部选配帮带导师,帮助其快速成长。
拓宽职业成长路,发展更有奔头。强化薪酬保障,科学设定社区工作者薪资构成,对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社区工作者,每月发放相应津贴。强化荣誉激励,面向社区工作者招录(聘)17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或参照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享受薪酬待遇,39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市县“两代表一委员”,48名社区“两委”成员获县级以上表彰。
编织共治“连心网”,服务更显温度。坚持“轻车”减负,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清理社区组织不应承担或协助的工作事项17类、内部标牌34类、证明事项47类,解决社区工作者负担过重问题。坚持力量下沉,推动2所高校和60余家社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0多场,引导1300多名“徽小哥”到社区报到,让更多优质资源直达社区,助力开展社区工作。坚持智治支撑,完善“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因地制宜推出“物业缴费”“周一大巡查”“邻工集市”等智慧治理窗口,以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
(作者系中共黄山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非公工委书记)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