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融合”解锁村民幸福密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实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构建多方主体协同参与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幸福和美乡村图景在北疆大地徐徐展开。

“四心四商”促共治

科左中旗保康镇六合屯村是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让人想象不到的是,5年前,六合屯村还是一个治理模式单一的经济薄弱村。为了彻底改变这一面貌,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打造了“四心四商”(即“调解中心、议事中心、活动中心、倡导中心”+“座谈协商、论证协商、恳谈协商、网上协商”)议事协商品牌。

“大家坐下来,难事议起来”成为六合屯村村民的幸福密码,“四心四商”机制架起了村党支部和村民之间的“连心桥”。

“我们村成立村级议事协商委员会以来,在产业发展、村居环境、基层治理等方面,村民一起商议,劲往一处使,村子发展越来越好。”六合屯村党支部书记高兴国介绍。如今,“议出民主、议出文明、议出和谐、议出振兴”成了六合屯村的新风尚。

科左中旗以“四心四商”议事协商典型经验为基础,推行嘎查村(社区)“增协商、减负担、强自力”,探索实施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村民自治“四共”模式,以议事协商前置带动党群双向直通、政社高效联动,居民自治活力被充分激发。

法治教育润民心

从原来的“问题村”,到如今的内蒙古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科左中旗架玛吐镇苏林毛都嘎查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治理的法治路径。

苏林毛都嘎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依托中国政法大学的定点帮扶,投入50万元打造了科左中旗首个“法治文化示范村”和“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在嘎查文化广场配套建设了法治文化墙,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氛围。

将法治理念融入村规民约,是苏林毛都嘎查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措施。在村文化活动广场,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村规民约展示区——“同心亭”。这里不仅是一个美观的休憩场所,更是传播法治观念的重要阵地,让每一位村民在休闲之余,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熏陶,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

科左中旗以法治样板村建设为抓手,推动难点痛点向增长点、短板弱项向工作亮点转化,针对治理薄弱村逐一剖析问题不足、找准关键症结,“一村一策”制定整治方案,“手把手”帮扶指导,“点对点”促进治理服务水平提升。

“一约四会”树新风

“每天吃完晚饭,我就带着孙子到德孝文化墙、党史学习长廊来转一转,也会带他去跳跳广场舞。现在,我们能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业余生活啦!”科左中旗敖包苏木扎如德仓嘎查村民于柱说。

扎如德仓嘎查作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坚持把“德孝文化”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建立“德孝大讲堂”,吸纳道德模范、嘎查村干部等组建德孝文化志愿服务宣讲队,宣传德孝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积极开展德孝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让德孝文化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德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科左中旗以“一约四会”(“一约”即村规民约,“四会”即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为抓手,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转化为村(居)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涵养良好家庭家教家风。

(本报通讯员 孙磊)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