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廉五化”推动清廉村居建设(工作实践)

颜士勇 扈华明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探索构建制度保廉、监督护廉、文化育廉“三廉”体系,聚焦实现权力运行规范化、事务管理透明化、监督体系科学化、廉洁文化特色化、干群关系和谐化“五化”目标,着力推动清廉村居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以清风正气护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坚持制度保廉,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强化制度体系建设,扎牢清廉村居制度“篱笆墙”。织密制度网络,为加强和规范村(居)务监督,研究制定《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规范》;全面梳理工作程序,编制形成涵盖6大类143项权力的《小微权力口袋书》,绘制33张“阳光行权流程图”,明确各项业务的办理主体、操作流程等具体要求,实现村居事项“一册清、一图明”;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制定覆盖8方面47条小微权力负面清单,防控廉政风险。优化决策机制,探索“主题党日+”模式,将每月5日设立为“集中议政日”,推行民情恳谈、街巷议事,常态化开展议事协商活动,建立多层次基层议事协商格局。坚持阳光公开,开通“阳光报告会”“阳光公开 码上公开”等系统,拓展运用“阳光财务”监督平台,让群众成为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的“探头”,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监督护廉,构建全方位监督网络。坚持“纵向监督”和“横向监督”结合,发挥数字监督优势,搭建全方位监督格局。优化监督队伍,实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提质育强”工程,探索监委会主任提级管理,建立多方协同培育机制,完善履职评估办法,着力锻造基层监督中坚力量,为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夯实基础。巩固监督基础,组建“清风守望团”,整合“两代表一委员”、街巷长、楼栋长等人员力量,健全“信息收集、线索提报、协同处置、落实反馈”闭环机制,让群众监督权力运行。推进数字赋能,以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为抓手,推动监督下沉落地,实现监督“一键通达”,把真管真严、严管严治的力度传到基层,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文化育廉,培育全域化清廉生态。深挖黄河口文化资源,打造“清韵河口”文化矩阵。建强廉洁文化阵地,区级层面建设1处廉洁文化实训基地,镇(街道)层面建设5处廉洁教育展馆,村(社区)层面结合实际打造特色文化宣传阵地,营造廉洁文化浓厚氛围。聚焦“清廉村居”建设,打造“槐乡清韵”等品牌,布局8个试点村(社区),把廉画、廉事等元素融入村(居)民生活。丰富廉洁文化生活,创作《黄河入海》等反映基层廉政题材的大型吕剧巡演,打造干部群众可看、可听、可感的“实景课堂”;开展“家规家训进社区”,评选“廉内助”“廉洁家庭”410余户;创新“数字廉播”载体,制作《遗失的初心》等微视频,举办清廉主题线上书画展,让清廉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均为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