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商会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其功能作用日益凸显。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和省委社会工作会议部署,在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一手抓积极培育发展,一手抓严格监督管理,不断激发和增强行业协会商会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推动更好发挥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功能。
着力强化政治引领,提升党建工作质效
找准党建工作立足点、切入点、着力点,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质效,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实践。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突出做好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政治把关和政治监督,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健康有序发展。全面摸排和规范管理行业协会商会宣传平台,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严把政治方向关、舆论导向关。
健全责任体系。压实“管行业也要管党建”主体责任,印发《省直部门(单位)指导监管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工作指南(试行)》,明确行业管理部门党建管理10项职责。分层分类制定责任清单,构建“省委‘两新’工委、行业管理部门党组(党委)―省级行业(综合)党委―全省性社会组织联合党委―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体系。
夯实基层基础。纵深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大调研,建立“一会一册”工作台账。聚焦重点领域,实施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专项行动。分级建立工作联系点,印发《行业协会商会工作资料选编》《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务工作手册》,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发展党员结构性计划,重点培养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素质较高、作用发挥较好的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入党,提升发展党员工作质效。坚持党建带群建,加大党的工作覆盖力度。
推动作用发挥。印发《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指南(试行)》,规范行业协会商会请示报告工作。持续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换届提名时,会同行业管理部门,严格审查负责人候选人政治面貌和政治表现,让“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制定参与决策事项清单,细化工作范围、标准、程序、方式方法。建立行业协会商会党建人才库,助力党务工作者积极提升职业技能素养。向500余个党组织共下拨党建经费近150万元,不断增强工作力量和工作保障。
着力促进健康发展,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稳扎稳打、先立后破”的原则,狠抓“三个关键”牵引,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紧紧扭住责任落实“关键点”,加强行业管理。召开行业管理部门专题座谈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覆盖明确脱钩和直接登记的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主要行业管理部门,“点对点”提示督促各行业管理部门党组(党委)履职尽责。督促行业管理部门健全内部责任分工,明确行业协会商会对口联系处(室),提高工作针对性和精准度。调研指导行业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责任,推动制定指导监管事项清单,健全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
聚焦管好规范运行“关键事”,加强日常监管。围绕行业监管、业务指导等方面,细化明确行业管理部门20条具体任务。召开行业协会商会工作部署会,研究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推动行业管理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督促市场监管、发改、财政、人社、外事等部门各负其责加强监管,组织编印解读规范健康发展指南汇编,协同推进规范化建设。
突出行业协会商会“关键人”,加强队伍建设。研究制定负责人任职管理办法和审核细则,建立健全负责人提名、审核、任职、监管、退出等制度,构建负责人全周期监督管理体系。全面承接负责人人选审核职能,强化与行业管理部门和法院、公安、民政、生态环境、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审查,累计完成112家脱钩和直接登记的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726名负责人人选审核工作。
着力提升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动力活力
坚持多措并举,以激发行业协会商会内生动力为着力点,赋能提质、强能增效,持续提升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活力。
专业培训提能。分层分级分类开展业务指导,深入40个省级行业(综合、联合)党委、68家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走访调研,现场答疑解惑,聚焦核心问题逐一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培训班,与重庆联合开展川渝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培训交流活动,常态化落实负责人选前任前集体谈话制度,切实增强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思想认识,提升履职能力。
整合资源聚能。精准分析画像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行业领域分布,重点培育契合区域发展定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行业协会商会,委托专家智库开展优化结构布局课题研究,启动编制《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布局规划》。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分领域完善配套政策,支持行业管理部门结合实际提供支持。分领域开展重点行业协会商会与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对接活动,促进资源链接整合。探索搭建行业协会商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实现资源和优势互补。
优化环境强能。强化要素保障,通过新增财政预算、划拨专项党费等渠道加大资金保障,首次组织开展社会化选聘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专员180余名,增加行业党委工作力量,有效解决有钱办事、有人干事的问题。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联系点的调研指导,研究制定工作指引,编印典型工作案例,引导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升。
着力引导服务大局,更好发挥功能作用
引导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围绕中心找准方向,服务大局创造价值,更好发挥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功能。
聚力推动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势,谋划推动川渝两地社会工作实现交流互鉴、联动发展,建立行业协会商会交流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共同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印发《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优势作用助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通知》,制定帮扶企业纾困解难、促进供需有效衔接等5个方面15条措施,近一年协助引进重大产业项目75个,累计发布团体标准1300余项,推动各级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更加彰显。
聚力服务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聚焦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鼓励链主企业牵头发起成立、整合壮大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协会商会,支持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填补空白,重点培育发展品牌性、引领性行业协会商会。鼓励行业协会商会联动链主企业、科技创新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创新成果转化等交流合作平台,加快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聚力履行社会责任助推改善民生。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在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开展“两新联万村·党建助振兴”凉山行等活动,动员行业协会商会带领会员企业履行先富带后富责任;连续两年开展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1800多家行业协会商会及会员企业参加并提供岗位,促成3万余人就业;100多家行业协会商会与50个乡村振兴重点县建立帮扶关系,达成帮扶项目协议近200个。
(本文由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