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

党建强会 服务兴会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四川是资源大省、生态大省、经济强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具有独特优势条件。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成立15年来,锚定“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社会组织”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内部治理,努力践行“四个服务”宗旨,以实际行动助力四川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高质量推动党建引领

“做实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实现行业协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负责人表示。

2021年,协会党支部整建制转移至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机关党委以后,及时修订章程和管理制度,全面纳入党建要求。定期组织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协会大力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研究制定《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党支部书记全面参与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及会长办公会,审查把关相关文件。党支部对涉及协会章程、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专项工作方案、大额资金使用、人事任免等重要事项提出意见建议。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同步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党支部牵头实施工作质量考核,切实破解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

2024年,协会党支部圆满完成省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作用发挥试点任务,形成履职清单和工作规范指引,为四川社会组织纪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出了积极探索。

高标准推进品牌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行业协会商会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先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协会先后制定“深化战略合作”“提升内部治理”“加强会员基础建设”等专项方案,连续开展“质量提升年”行动,以5A级社会组织创建、品牌社会组织创建为抓手,持续深化创新实践,着力推动组织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应用创新,不断激发组织活力,推动形成特色优势。依托协会以及各分支机构“2+N”专家智库与技术团队,汇聚智慧力量,着力优化服务品质,不断打造新标杆、呈现新亮点,切实推动服务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15年来,协会围绕“四个服务”,已形成智库成果180余项,开展咨询评价50余项,指导各类创建近300余项,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近百次,承办会展培训上百场,收获广泛赞誉和良好口碑。

目前,协会已连续两次获评全省5A级社会组织,2024年荣获全省首批品牌社会组织,入选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观察点单位。先后取得工信部认定的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调研机构,四川省绿色制造示范第三方评价机构、科技成果评价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试点单位等,不断铸强品牌优势。

高水平履行服务职能

服务全省绿色发展大局。连续受委托编制“十三五”“十四五”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积极筹办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暨环保基础设施招商会,发布招商项目59个,总投资527亿元。助力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受政府委托对国家移交四川的84个长江黄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整改复核评估;对全省160余家重点化工企业开展环境风险排查技术帮扶。指导广元、宜宾、南充等地政府成功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等,广泛参与园区循环化改造和近零碳园区建设,有力促进全省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按年发布四川循环经济年度发展报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报告,召开四川循环经济发展大会。先后发布《四川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公约》,发起《四川循环经济领域实施减污降碳行动倡议》等。培育孵化循环经济科技创新项目106项。发布《近零碳未来乡村建设与评价规范》《零碳变电站评价团体标准》等,参编白酒行业首个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地方标准。开发基于“碳惠天府”机制的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碳普惠方法学,加快填补循环经济领域自愿减排量方法学空白。

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协会认真落实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为百余家会员企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并提供指导,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组织近千家中小企业开展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VOCs(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培训。先后公益技术帮扶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制药等行业企业20余家,为全省200余家工业企业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取得良好成效。

营造绿色低碳发展氛围。联动驻地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参加环境卫生义务劳动、策划实施环保亲子活动等,把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社区“微网实格”机制建设、民生服务和共建共治中,为营造全社会绿色低碳浓厚氛围积极贡献力量。

(本文由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