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地市级共同富裕试验区大局,打造“两圈连新·双向奔富”党建品牌,聚焦钒、钛等产业发展“建堡垒、聚合力、优服务”,推动形成“党建引领、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钒钛产业创富格局,以产业链党建汇聚发展新动能,助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
组织建“链”,激活链式发展
创新组织设置。攀枝花市钒、钛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世界第三,钒钛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围绕钒钛产业链上下游、左右端,探索设置钛产业链综合党委、钒产业链党组织,构建以攀钢集团、龙佰集团、安宁股份等龙头企业为链主企业,100余家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钒钛产业生态圈,形成“1个综合党委+N个链上党支部”的组织架构,统筹建立链上党组织,构建产业链综合党委引领、链主企业带动、链上企业协同的党建联动组织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探索设置新能源、康养、农业产业等4个产业链党组织。
配强领导班子。发挥行业管理部门主导作用、头部企业示范作用,健全产业链党委领导班子,由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党委书记,相关职能部门、头部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副书记,行业协会商会、成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委员,同步成立链上企业党组织30余个,推动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明确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决策,把党的工作融入产业运行和发展全过程。
强化先锋赋能。链上企业建立党员产业项目招引先锋队、攻坚队,开展产业链“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创建,培育党员“创新先锋”“技术团队”,推动钒钛磁铁矿高效分离、氯化法钛白粉国产化等关键领域持续突破。探索开展产业链“党组织+实践育人”新模式,组织党员开展技能大比武、岗位大练兵等,截至目前,开展技能培训2400余人次、岗位大练兵12场,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激发员工业务攻坚形成“雁阵效应”。
资源融“链”,壮大产业集群
突出问题会商,打通发展梗阻。行业党委牵头绘制钒钛产业链图谱,完善“一份图谱、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支持政策、一个科技攻关计划、一个行业协会、一个项目库”的“六个一”服务保障机制,开展服务指导100余次。政策赋能下,全市钒钛规上企业达78家,省级涉钒涉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户、创新型中小企业34户。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产业链培育、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难点堵点问题100余个。
突出创新协同,点燃发展引擎。探索“党委+协会”模式,组建国家钒钛产业联盟,90余家钒钛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入联盟,坚持开展钛产业发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解决了我国氯化法钛白粉原料严重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全市氯化法钛白粉产能达到7.5万吨、海绵钛产能达到6万吨。聚焦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建成1个全系列冶金用钒制品生产体系和3个钛产品生产体系,推动工业产值增长15%,相关经验获全国推广。
突出集群共抓,打造产业高地。实施“党建+产业”双孵化行动,建立“产业发展·聚智”等助企利企平台,各党组织依次承办行业主题沙龙、“产业微论坛”等活动36场,增强共学共商共促聚合效应,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利益共享,带动中小企业联合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分工配套合理、竞争能力领先的钒钛产业集群。2024年,全市钒钛产业实现产值589.7亿元,钒钛新材料产业集群纳入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上榜2024中国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百强。
服务强“链”,护航全链升级
精准惠企扶持。各行业(综合)党委联合所在部门,开展联企“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深化“政企联动”“企企联动”“银企联动”,畅通审批、税务、金融、法律等服务渠道,市律师行业党委开展“法治体检”达100余次,优化产业集群发展营商环境。联合金融机构探索“共富贷”“共富担”,让企业政策直享、服务直通,落实贷款6000余万元,缓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钒钛产业集群建设。
贴心联企问需。产业链党组织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系统谋划,深入推进理论联学、活动联办、队伍联建,创新“一企一策”“一项目一团队”点对点服务举措,开通企业诉求“直通车”,定期收集产业发展、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帮助企业解决问题870余项,近三年钒钛产业市场主体逐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态势。
靶向送企服务。建立“链主+集团”“协会+企业”等联建模式,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收集问题―交办解决―检验成效”服务闭环,促进企业与地方、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协同创富。全市钒钛及关联产业吸纳就业13.56万人,带动员工人均年收入增长超10%,60%员工工资超过行业工资中位数。
(本文由四川省攀枝花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