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社会工作会议部署,围绕“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坚持干字当头,全力推动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凝“新”暖“新”
新兴领域党的建设走深走实
发挥统筹协调指导作用。落实归口指导责任,印发《中共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调整充实“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压实“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责任,增强“管领域也要管人群”意识,逐步构建“‘两新’工委+行业党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格局。指导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具体推动责任,各旗(市、区)委“两新”工委落实属地兜底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深入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
提升党建工作质效。以“百日攻坚”行动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集中攻坚行动为抓手,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2024年至今,全市新增新兴领域党组织28个,党的组织覆盖率达到33.74%。累计向无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536人,成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266个。
凝聚社会治理合力。依托社区服务场所、工会驿站、企业站点等场所打造服务驿站550个、友好场景9个,解决新就业群体“喝水难、充电难、休息难”等问题,引导新就业群体通过成立“先锋骑手”志愿服务队、“爱心送考”车队等方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物业行业党委构建“党建引领+物业服务+业主参与”治理新格局,破解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差、人员力量弱、统筹协调难等症结。呼伦贝尔市非诉纠纷调处中心以“党建+纠纷化解”特色服务模式,累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772件,涉及金额1.57亿元。
夯基固本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稳步推进
建立健全组织机制。推动旗(市、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全覆盖,强化跨部门协同和政策衔接质效。制定《推动驻在森工企业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地方基层治理工作操作方案》,发动林业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参与社会治理。
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建立14个市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聚焦“差异关、协助关、准入关”,指导全市城乡社区“一村(社区)一策”制定工作事项清单,扎实推进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三项规范”,累计清理村级组织标识、挂牌11460余块,整合优化功能室3796个,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由79项减少到8项。
健全完善“铁三角”基层微治理体系。开展微网格划分和微网格单元(联户)长选配工作,积极构建“党小组+网格员+单元(联户)长”的“铁三角”基层微治理体系。2025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原有网格基础上,指导各旗(市、区)优化设置社区(嘎查村)微网格38723个,每个社区(嘎查村)平均配置微网格33个,充分延伸基层治理触角,深化辐射作用。同时通过党组织推荐和自荐等方式,在村(居)民小组组长、楼栋长、退休干部、在职党员、村(居)民积极分子等热心基层治理人员中选配微网格单元(联户)长39728名,平均每个单元(联户)长带动29户村(居)民。
用情用力
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有力有效
扎实做好人民信访和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制定《呼伦贝尔市委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市信访局有关事项管理办法》,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指导信访部门统筹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自治区网上信访智能辅助系统等便民服务平台,建立人民建议“征集―收集―办理―转化”全流程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将人民群众呼声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金钥匙”。
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制定《呼伦贝尔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强化供需对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聚焦新就业群体所需所盼,从开展困难帮扶、关爱身心健康、优化服务阵地等10个方面制定《呼伦贝尔市暖“新”志愿服务“十条措施”》,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以创建“守望相助”党建品牌为引领,培育打造“志行草原 守望北疆”志愿服务品牌,让志愿服务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加强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对嘎查村(社区)“两委”、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群体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动员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社区工作者“应考尽考”,组织考前网课培训,促进考试通过率提升,培养更多“一专多能”的社区工作全科人才。
(作者系中共呼伦贝尔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